2011/04/15

微觀與宏觀

微觀雖然距離近,細節多,但大方向,大對錯要跳出來看,比較不會偏失.

看事情的距離很重要,這裏關於教會實際面的討論,我讀到今日的感覺是,微觀的比重大了些,雖然最後都把問題帶往一種層次較高的通則建立的思考,試圖接觸制度,宏觀而使這個題目跳脫出枝尾末結的小格局,但這種努力引發的似乎是更多的細瑣,所有的碎屑不能拼湊出什麼宏遠大計,最後變成一種權力結構的質疑,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廉價的小結,因為走不出來,急急忙忙抓了一個具體的對象好讓整個論述有個焦點.組織是一種權力結構,長執會是一種權力結構.我們需要權力結構嗎?我讀到了疑問句型的肯定句.

不論最後大家把討論引向什麼層次?什麼規模.但請回到原點看看,出發點是悲情的;心中是窒杌的,過程是憂慮的,而且似乎不太可能得到一種能解決問題的結論, 為什麼呢?不是因為各位言微人輕,長執不理,而是因為我們在這裏只享受著討論的權利,並沒有非得執行的壓力,這種情況下的論述與設計人員在腦力激盪的訓練階段沒有不同,因為你只管想和講,完全不必考慮到執行,大家都想了很多,講了很 多,然後希望長執會去執行,希望教會照我們所理解的正確方法去做,這種"顧問"式的 智囊,沒有實質的責任,沒有成敗的壓力,什麼責任?將來要向大牧者主耶穌交帳的責任.什麼壓力?如果領路領錯了,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的壓力.無論這裡如何引經據典,但那個理解與方案卻要別人去執行,由別人負起成敗大任,這樣的思考很難聚焦,深化,週全.因為缺乏那種如臨深淵的臨場感,沒有這種恐怖的壓力,我的經驗是就不可能有那種真正的清醒與覺悟.一個王國的命脈與發展,各位能想像就在一個教室裏,一個教授帶著幾個研究生開了一系列的討論課就可以擬訂出來?討論裏的意見一定很多,能不能有共識,是不是貼近事實都不太會影響最後的總結報告的交出,這個討論也許帶出很多的知識,很漂亮的邏輯,但那個根是空泛的,這種討論經常成為一個邏輯推理,情感抒發的舞台,而無法成為一個可 執行的王國大略.

大家試著想像,長執會今天聽了你的論述之後,慚愧至極,決定集體辭職,並將教會決策大任以你的論術為依歸,立刻改選你為決策成員,但你必須立刻將你的論述作成教義,修正信條,正式發文全球教會遵守.正式的公文後面蓋上大小章,總負責人的名字就是你!所有當初參與討論的同靈都同聲喝采,他們都引頸期盼著看到教會 在真理上,組織上的突破,等著當初一起奮鬥的你發出公文,"聖靈充滿不一定要說方言","服從基督,而不是服從教會組織",一只公文,輕如鴻毛,懸繫萬人的靈命. 這個文,你敢發嗎? 你...確定嗎?

各位還認為現在,就是各種狀況發生的"現在",主耶穌自己還親自作教會的頭?一 切的事祂都瞭然於胸,一切發展都在祂的掌握之中?還是認為主人出國去了,這一切祂都不知悉,只有將來回國時才能來算總帳.所以我們的同靈急死了,深怕大僕人搞壞了祂的教會! 後者雖也可以從聖經找到一點依據,但那個點的顯露不夠完整, 整體看,聖經中顯示主耶穌"現在"就真是教會的頭.簡單講個見證,有同靈在靈恩會時看到主耶穌身穿白衣穿插在長執人員中間,替前面求聖靈的同靈按手,主耶穌手一按下,那被按手的信徒立時說出方言來;本會兩位同靈一組,挨家挨戶發佈道會傳單,外邦路人卻看見三個人,第一個是身穿白衣的人,是祂先去按門鈴.

神的國是民主政體?我的理解卻是kingdom.因為領首的是一位萬王之王,永遠為王 ,強調他的權柄,榮耀.這裏面雖有愛,但不等於近世紀來大家熟習的民主政治.西方愛的教育裏勾畫的那種父子關係,也不完全等於我們與父,真神的關係.我們所熟習的政治體制與父子親情的模式,在整個人類歷史裏都只是極微小的一小段時間,當我真切的領悟到自己所處的時空是如此的狹隘,我就不敢以這一點有限的理解,去描繪神國的型態與實際.距離很重要,人太渺小,需要時間與距離來幫忙,神的國,新約講講就好了,主耶穌還不是權威嗎? 當然是權威,但神還是預備了一本厚厚的舊約.比照,對應,牽引,大距離,長時段,人的理解(understanding,合和本 譯"悟性")才能領悟.

再丟一個問題讓大家動動腦,查考聖經.跟我們也有切身關係,就是"祭司".

祭司的主要任務是替民贖罪,那麼將來主耶穌再臨,已睡的信徒復活,與在世的信徒一起被提,變化.審判由神的家開始,一直到白色的大寶座前全人類的審判結束, 義人得生,往新天地;罪人與污穢之人,繼假先知,獸,龍之後,被丟到燒著硫磺的火湖裏,從創世以來的人都照著他在世所行的一切受審受報,至此陰間也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一樣被丟到燒著硫磺的火湖裏,連"死"也丟進去了.(這火湖真的威力驚人,撒但是靈,陰間暫且理解為一種空間或狀態,死是一種狀態或有主格的權柄,這些非物質的東西,這火湖全都能滅盡了,這可不是我們現在能理解的火).至此,人不 再犯罪,既然沒有罪,也不再犯罪,那麼那時還需要祭司嗎?

我目前的understanding,大的答案是:祭司仍存,主耶穌就是大祭司,它是永遠為大祭司,我們也是祭司.這時祭司無罪可贖,自己與民都聖潔像神的長子耶穌一樣,那祭司的職任為什麼存留呢?

如果,我們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新約(教會時期),單就這個問題的邏輯,就會難以正確看清.把新舊約裏關於祭司的職任,新約裏對祭司的闡明,拉長時間與距離看,注意使徒不經意的帶出關於來世的描述,便知道祭司在新天新地仍然常存,如果理解了在無罪的新天新地裏為什麼祭司仍然常存,再回來看在教會時期(救恩時期)裏的祭司(就是信徒,在教會裡現在的我們),就知道當怎樣行了.再細節一點的"為什麼",大家試著查考 默想看看.

舉這例子,是回到開篇的嘆喂,距離很重要,一直近距離看,糾結!拉遠距離看,整體看,結構出來了,方向清析了.糾結的那一個點看不清,就往包含著它的結構去看,再看不清,再遠一點,大的東西總是比較清晰的.一個點是屬於那個結構下的脈絡,它是那個局部結構的某一種角度的表達,你不能用點來推翻一個面.用上層的主旨來抓其內部一點的意義就不容易偏失.現實的問題,默想神的話,查考聖經,都是如此.

一點分享,不同大多數同靈的意見,沒有惡意,只是要把話寫婉轉太累,直言了,若讓同靈有冒犯的感覺,懇請原諒,不要放心上.只是想提供多一條思路.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