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6

末後的日子還早吧?

末後的日子還早吧?

(來4:1,和合)我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是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

(來4:5,和合)又有一處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來4:11,和合)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

所以,新約經文明說了,新約信徒有一些是進不去的.能不能進去?自己省察吧,別再自欺欺人了,時候快要到,到那日再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第一關,良心都過不了.何況審判的主!

* * *

啟示錄裡,末後的日子還早吧?

但那與你的得救有什麼關係呢?每個人在世的日子是神定的.能不能在自己的日子裡悔改,追求聖潔,完全無瑕,就看每個人自己的決定了.

末日就算還有百年,但有的信徒已經走到終局,該上樂園,還是該下陰間,一個月後就要定案了.一個月能改變什麼嗎? 也許能也許不能,但大多數的狀況是,一個月後的結局不是這個月說想改就能改的,而是過去20-30年的累積,能得救或不能得救,能進天國或被撇棄到外面哀哭切齒,都是每個人一生信仰的軌跡所定下的.

這樣看來,啟示錄的時間,是相對的,是對每個人的.對有些人還有機會時日,對某些老信徒來說,時間已到,他的末期已到.因為他在世的行為已經累積夠了,是善果還是惡果,都已經成熟了,每個人都必經歷自己的末期,最後的機會.那還在看絕對的時間而蹉跎光陰的,殊不知已經為自己的終局在案卷上累積可觀的記錄.這是一個月就能挽回的嗎? 每個人都有這一天,聖經不是早說了嗎? 這場爭戰無人能免.

還在呼口號欺騙自己,還在想得過且過,難怪主耶穌說有一大堆信徒大爆冷門地驚訝不已,自己竟然被拒於門外,他們吃驚地說,主阿,我們在你的地方吃過喝過啊(這是指聖餐),這些人直到那時,直到離世時才驚覺,自己無法得救.他自欺欺人地騙了自己一輩子,這便是很多人的終局.

啟示錄的時間還早阿.那又怎麼樣呢? 世界繼續下去,你的生命時間卻已到了,就在你沒想到的時刻,機會不會一直等你.神給人的機會是有限的.掃羅只有兩次機會,第三次就被宣判為神所棄,他是神的受膏者啊! 正是今天受聖靈的人啊.

(路13:26,和合)那時,你們要說:我們在你面前吃過喝過,你也在我們的街上教訓過人。

-這些人說,我們在主耶穌面前吃過喝過(指我們都有領聖餐啊),後句的街上,是指城內的寬闊處,就是公開的場合,這是說,我們也有聚會聽道理啊.這些人常聚會,還一定領聖餐,結果呢? 主耶穌那時對這些人說:

(路13:27,和合) 我告訴你們,我不曉得你們是那裡來的。你們這一切作惡的人,離開我去罷!

為什麼會這樣?

(多1:16,新譯)他們聲稱認識神,卻在行為上否認他。他們是可憎的、悖逆的,在各樣的善事上,是毫無用處的。

關鍵字:行為.

2016/08/31

46,47-哥林多教會事件始末


正文列於表後.


A4 size 簡明版





A3 size 詳細版 (附代表性經文)




一,走差了的哥林多教會

哥林多教會是保羅在第二次旅行佈道期間建立的教會,更精確地說,是主-耶穌,親自建立的教會.因為保羅初到哥林多的夜間,神親自在異象中對保羅說,儘管放膽傳講,這城裡有許多祂的子民.

(徒 18:9-11,新漢語)夜裏,主藉着異象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沉默, 因為我與你同在,沒有人會下手傷害你;又因為在這城裏,有許多屬我的民。」 保羅在那裏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在他們當中教導神的道。

儘管如此,保羅離開後約4年間,哥林多教會受到希臘哲學與世界惡俗的侵擾,許多不合真理的現象開始在教會內出現,滋長,並且壯大.等到保羅得知而再次介入時,事情已經變得很難處理,罪惡已經生根,如飛鳥盤據在樹枝上了.

二,保羅的察覺與介入

保羅剛開始並未察覺到事情的嚴重性,心想以自己與哥林多教會的關係,一封短信的提醒應已足夠.他印象中的哥林多教會信徒,雖然是比較現實而勢力眼的,但終究是自己生出來的孩子,對於自己這個在真道上的父親,應該還不至於不甩吧.與此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在以弗所待的夠久了,兩年三個月的時間,耶穌這教門已經在以弗所所在的亞西亞省眾所皆知了.於是他計畫離開以弗所,開始要巡牧馬其頓省與亞該亞省的眾教會,並且沿路收集資助耶路撒冷教會的捐款,並以希臘為巡牧和收集捐款的終點,之後即要直回耶路撒冷.於是他派出了先遣部隊-提摩太和以拉都,先行前往計畫中巡牧的各教會,讓各教會有時間可以準備捐款,這樣,等到保羅來訪時,就不會匆忙搜集而耽誤行程了.提摩太和以拉都的先遣,主要任務就是這樣.他們預先去聯絡告知的眾教會,最後一站才是哥林多.保羅把他所寫的關於聽聞哥林多問題的指導短信,交由提摩太順便帶去,從這裡就可以知道,保羅此時對於哥林多教會偏離真道的情勢評估,是較為樂觀的.

三,四封書信

1.第1封信-簡略的指導信

這第一封簡短的指導信,現已遺失,但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提到這封信,主要就是告訴他們,不可與淫亂的信徒來往,連一起吃飯都不可以.顯然這第一封信的指導並未被教會所採納,所以才有第二封信(哥林多前書),又再次提到這個問題,而這次保羅就不像第一封信那樣委婉客氣了.在(林前5)中,他再次提到這個問題,並且責備他們自高自大,沒有遵照他第一封信的指導,所以他現在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這種淫亂的信徒,只有一句話,就是-必須把他趕出去.他還舉聖經舊約中逾越節期的律法來說明.並且告訴他們,必須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要讓教會裡其他的信徒能得救.

(林前 5:6-8,和合)你們這自誇是不好的。豈不知一點麵酵能使全團發起來麼? 你們既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 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 

(林前 5:3-5,和合)我身子(body)雖不在你們那裡,心(spirit,保羅的靈)卻在你們那裡,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已經判斷(judge,審判,裁決)了行這事的人。 就是你們聚會的時候,我的心(spirit,保羅的靈)也同在, 奉我們主耶穌的名,並用我們主耶穌的權能,要把(已經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他的肉體,原文只有一個字-flesh,指教會中屬肉的,指犯罪的信徒),使他的靈魂(他的靈魂,原文只有一個字-spirit,指教會中屬靈的,指那些尚保守聖潔的信徒) 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當提摩太與以拉都執行的先遣任務到達哥林多,把第一封信交給教會,在會眾中宣讀的時後,他們一定親眼看見到哥林多教會的現況,有足夠的近距離可以觀察.事實上,教會開了會議,顯然教會內對保羅的兩封指導信意見分歧,一方面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聽從保羅的,另一方面派別間的爭端,似乎也想藉著保羅的出現而讓他成為一位評理者,看看保羅是支持哪一方的.教會還推派了三位代表,把長時間以來爭論不休或真有疑難的問題記錄於書信,送去給保羅評評理,這裡讀者要注意,從前後文及整體經文所呈現出來的氛圍,這不像是一封謙卑虛心求教的書信,而更像是一個紛鬧無法收拾的場面,通通暫時推給一個"仲裁者"來評理的問難信.既然各派系之間誰也不服誰,恰巧稱為使徒的保羅出現了,那就聽聽他怎麼說,若符合自己派別的利益,我就聽聽,消消對方派系的氣焰,若不符自己的利益,就質疑保羅的權威性.

2.第2封信-哥林多前書

這些各懷鬼胎的算計與爭鬥,保羅在以弗所聽到提摩太和以拉都回來的報告後,並且在與三位長時間都待在哥林多教會的代表深談後,以保羅的老練與敏感度,都是能夠掌握的.他至此也明白了哥林多教會的情況,遠比他原先所評估的嚴重多了.此時,他寫下了第二封信(哥林多前書),四平八穩,井然有序,並且仍請提摩太專程送去.提摩太與三位代表隨即乘船跨越300公里的愛琴海,直達哥林多.信到了,問題沒有解決,派系間的爭鬧氣氛轉向,焦點轉變成針對保羅個人,開始質疑他的為人,動機,正當性.也許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基於真理的教導與堅決的態度,讓各派都不滿意,這反而使各派系暫時放下恩怨,開始聯合起來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使徒保羅.

(待續)


47-哥林多後書

(林後)-患難與安慰

01. 患難
02.    -嚴責是愛 (說明第三信嚴厲的原因)
03.        -新約執事
04.        -忠於執事
05.        -和好執事
06.    -柔勸兒女 (說明第四信,即本信的來意)
07. 安慰

08. 捐款 -別人
09.          -你們

10. 使徒權柄 -赦免與定罪
11. 使徒明證 -不俸與苦難
12.                  -啟示與異象
13. 使徒審判 -將嚴厲懲處


* * *

(說明)

林後-患難與安慰

林後這一書信,可以說是保羅深層內心世界的吐露.雖然這卷書和林前一樣是針對哥林多教會走差的指導與警告,但在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內心的掙扎與起伏,痛苦與喜樂,是更多於保羅其他的書信的,不是詞彙的量,而是那種深沉的情感.

對於這些是是非非,天上地下,外體與內心,罪惡與聖潔,痛苦與喜樂,膠著與曙光,我們與你們,都可以包含在開篇一小段哲學般的論述裡-患難與安慰.

(林後 1:3-7,和合) 願頌讚歸與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神,就是發慈悲的父,賜各樣安慰的神。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神)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 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

*

患難與安慰

-神
-基督
-我們與你們

在淚光恍惚中,都交織在一起了.

-----------------------------------------------------------------------------

01. 患難 (全書以患難與安慰的抽象互論做開場白,老實講哥會信徒一開始應該聽不懂,我們初看這經文也看不懂,等到整個事件搞懂了,通篇經文摸熟了,這段開場白豁然開朗,這是保羅內心膠著與明朗起伏不安的深層感受,苦難是從外在底米丟事件的逼迫,到馬其頓路上的動亂,一直延伸到保羅內心對哥林多信徒的走向不明的懸念,交織成一片期待與受傷的煎熬,這就是保羅所說的患難,是他的,其實也是哥林多信徒的,而本來就是基督的,都是通的,在保羅的感受裡,基督的苦難,他的苦難,信徒的苦難都是命定的,都是一起的,沒有你我的分別,沒有過去與現在的分別,只有盡全力熬過去的問題,哥林多的苦難,就是保羅的苦難,也正是基督的苦難,一個人在苦難中,全部都苦.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其中任何一個份子得到安慰,全部也都得安慰.這些苦難與安慰,在保羅的觀念裡,都是出於神.出於神的愛,正是因為那深不可測的愛,基督必須受苦難,而我們也是,這樣才能從經歷基督的苦難中,最後得到基督的安慰,也就是基督的榮耀.看啊,神的眾子顯現出來,都發著光,都有了神的榮耀了,哈利路亞)

02.    -嚴責是愛 (說明第三信嚴厲責備的原因,是因為多麼的愛他們)

03.        -新約執事 (保羅說明,自己是新約的執事,超過摩西的執事,這在告訴他們自己的責任重大,所以必需忠實傳達真理,對他們的錯誤說真話,說硬話,只是為了他們仍能保持在新約裡,嚴責的因之一)
04.        -忠於執事 (保羅說明,自己必須忠於這執事,所以勞苦傳這道,也必須糾正他們的錯誤,嚴責的因之二)
05.        -和好執事 (現在道理已經講清楚了,保羅懇求他們悔改,與神和好,正如他們當初信主,這執事不能做一半,嚴責的因之三)

06.    -柔勸兒女 (說明第四信,即本信-哥林多後書的來意,他雖有使徒的權柄,但他把他們當作兒女,柔勸他們回頭)

07. 安慰 (提多帶來他們悔改的好消息,保羅得了安慰,因此,保羅就用這種安慰,回去安慰他們悔改的苦楚,要鼓勵他們從錯誤中歸正,若他們的確能改過,重回正路,那麼他們的苦楚也就成了安慰,因為他們成長了,變強了,又有智慧和力量去面對如同保羅在做新約執事中所遭遇的苦楚.保羅從第一章的患難與安慰,就把神,基督到我們你們看成一個共同體,把基督徒的苦楚與安慰都看成是一個身體的事情,他們的走差是他們的苦楚,也更是保羅的苦楚,也正是基督的苦楚,而保羅因這苦楚對他們所發出的責備,對他們是苦楚,對保羅自己更是苦楚,這就像父親責打走錯的孩子一樣.但是因為這苦楚的責備,他們悔改,轉向回歸了,保羅就得了安慰,保羅又用這安慰,以真理的話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柔勸他們,使他們從懊悔的苦楚中重新站起來,那麼當他們的靈性恢復健康,他們就反而因著苦楚而成長而又得了喜悅(安慰),這樣他們更加成熟了,將來就又能以強健的靈命去面對更深的苦楚,如同保羅現在正為他們所受的一樣.如此反覆而漸漸往高處行,最後就是基督了,成型了,這本來就是基督成型的生命歷程啊)

-----------------------------------------------------------------------------

08. 捐款 -別人
09.              -你們

-----------------------------------------------------------------------------

10. 使徒權柄 -赦免與定罪 (說明自己是使徒,有赦免與定罪的權柄,要赦免那些悔改的,定罪那些執迷的)

11. 使徒明證 -a.不俸與b.苦難 (保羅針對攻擊他有歛財嫌疑的說法做辯白,說明他從5年前來到哥林多建立教會到今天,從沒有用過哥林多教會一分錢,他都是用馬其頓教會的資助,與那些收奉獻的超級使徒相較,這不正是證明他是真使徒的最佳事實嗎.另一方面他受苦比任何人都多,尤其與那些超等使徒比起來,他們都是衣著威嚴受人尊敬的哲學家型使徒,保羅要他們認清使徒是基督的跟從者與示範者,基督一生多受勞苦,真使徒是這樣的,絕不是地位崇高受人尊崇的哲學家型的人)

12.                          -c.啟示與異象 (這段保羅不得不把神給自己最特殊的經歷拿出來講,這不是為了炫耀,實在是為了要證明他自己是主耶穌託付的使徒)


13. 使徒審判 -將嚴厲懲處 (從各方面證明了自己使徒的真實性,該講的真理講了,該柔勸的話也說了,那些硬頸不改的少數信徒和黨派,保羅最後下最後通牒,如果不改,他來時絕對會用使徒的權柄嚴厲的處理)

2016/05/02

耶穌是基督

Q:耶穌是基督 是什麼意思?

A: (路 9: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

一,什麼是基督?

"基督"是希臘文發音,它的意思就是"受膏者",對當時的猶太人來說,"受膏者"就是指以色列人舊約經文中預言要來的一位君王.根據舊約經文,這位君王會是大衛王的後代,並且這位君王很特別,他出現的時候,將是君王兼祭司兩種身分.先知書預言,這位君王兼祭司的人物出現時,他要來拯救以色列子民,並且這時,他來建立的國度將會是永永遠遠的.

所以,當時被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人,一直在期待這位"基督"的出現.30年前希律屠殺嬰兒的事件雖然令他們恐懼,但也燃起了他們對"基督"來拯救他們的盼望.所以,這30多年來,在猶太人的圈子裡有很多傳言,他們都在觀察留意,"基督"是否已經出現了? 如果已經出現了,那會是誰呢? 會是在曠野施洗的約翰嗎? 會是曾經帶頭作亂的盜匪嗎? 當時很多人說自己就是基督,起來組織武裝游擊隊對抗當時的政權,而很多也被剿滅了.所以猶太人在當時不知道要怎麼判斷,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基督".

二,有人開始相信,耶穌就是基督

施洗約翰雖然做證說,經典中預言要來建立永遠國度的那一位"基督",就是這位木匠-耶穌 啊.但是猶太人很難信的下去.他們想,這個寒酸的平民木匠,怎麼可能是榮耀的"基督"呢,所以,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但是,願意悔改接受約翰的洗禮的人,神就開啟他們的心,所以那些接受約翰洗禮的人,都信了,並且跟從了耶穌.等著他行大神蹟,打倒羅馬帝國,建立大衛永遠的國度.

三,信了一半,開始信不下去

那些人雖然信了耶穌,相信了他就是預言要來的"基督",但是當耶穌開始宣講神國的道理時,有些人就又信不下去了.因為耶穌講的道理,似乎跟軍事武力沒有關係,還叫他們不要整天擔心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耶穌宣講新國度的律法時,並不是重新建立,而只是詮釋摩西律法,他對信他的人所講的道理,並非新創,而只是說明摩西律法真正的意圖,是要往人的裡面去要求,聽起來標準更高呢.尤其講到聖餐的道理時,很多人更聽不下去,就離開了.他們開始懷疑,這個言語怪異的耶穌,真的會是"基督"嗎?

四,信而不從,信而不跟

在當時的情況下,有人跟從耶穌是為了想復國,想在游擊隊裡謀得一個高職位,有人是為了醫病,有人是為了吃喝,有人是為了看熱鬧看神蹟,這些人都撐不久,沒跟從多久就不信了,離開了.尤其在耶穌講他自己是天上降下來的真糧那次,他說他的肉真是可吃的,他的血真是可喝的.結果一堆人聽不下去,走掉一大票人,耶穌看了搖搖頭,甚至對12使徒說,你們也要離去嗎?

五,人信耶穌,要信,還要從,堅持跟到底才是關鍵

當時,就是在這種混沌不明的情況下,本來已經跟從他的人中,開始有些人認為耶穌並不真的是"基督",而只是被砍頭又復活的施洗約翰,也有人認為他只是預言中要來的以利亞,還有人認為,他只是摩西預言要來的一位先知而已.總之,猶太人心裡游移不定.像曠野的蘆葦搖來搖去.這種搖擺的"信耶穌"是無法堅持到底而得救的.所以耶穌最後問12個使徒,你們說我是誰? 當彼得非常確切,很有把握地回答耶穌說:你是"基督"時.這種確信才是真正的信,才是將來能得救的信.所以主耶穌說,我的教會要建立在這個磐石上,這意思是說,神的國要建立在像彼得這樣對耶穌的"確信"上,在這種基礎上的教會(也就是這樣信的信徒)才能完成,才能得救.而這種認識,是出於父神的開啟,並不是人自己有什麼獨到的眼光與智慧.

六,人是否信主,信主後能否得救是命定嗎?

這裡插進一個問題,為什麼神揀選一些人讓他們看出真基督是誰而信從,而又不揀選一些人,使他們看不出基督而不信從他呢? 這是神的預定嗎? 得救與否是神早就定下的嗎? 不是的,信不信,能否得救,這還是回到每一個人自己的心,自己的意念-動機不對,不能謙卑,自以為有智慧的,神就不開啟他們的心眼讓他們認識基督.所以聖經說,若不是聖靈所感動,沒有人能說耶穌是主的.但這並不是說,能否信主是一種命定,而是說,神看穿人的心,人的內心是真心悔改的,自卑悔罪的,神就把這樣的人賜給耶穌,神揀選這樣的人,用各種方式感動他們,所以這樣的人才會來信,而且跟從.所以查考到最後,能否信從耶穌,能否堅信到底而蒙救,最後還是在於人自己的心-是否誠實面對自己的罪,承認自己的罪,有悔改自卑求憐憫幫助的心.只要有,那怕只有一點點,神就幫助,開啟他的心,他就會來信,父就把這樣的人賜給耶穌,他就會成為耶穌的門徒.

七,信耶穌的本質與關鍵-聖潔的生命,悔改要及時

所以,當耶穌向12使徒確認,自己就是"基督"時,他也立刻向他們說明,他這個"基督",並不是一般人想像的那種騎馬打仗威風凜凜大元帥型的那種基督,雖然他能行大神蹟,醫病趕鬼,大有能力,但不是要來建立那種物質武力的國度,反而,他這個"基督",是將要去被羞辱,被冤屈,被殺死的那種"基督".是要帶領屬他的人進入屬靈美善,追求裡面的生命,而不只是求物質好處,外面光鮮的國度.這又是信耶穌到底的一大關卡.

猶大應該開始不耐,也許他發現,當財政部長沒希望了,他沒越過這個物質眼光的障礙,彼得也差點沒過.但彼得回頭了,而猶大沒有,這正是現今信徒可能的兩種結局.關鍵在哪裡? 不是信的開始而已,猶大也有開始,耶穌還很器重他呢,關鍵在於,猶大信了之後犯錯,但不悔改,提醒他,還是硬撐,只順著自己的慾望,最後連耶穌也無法救他.信從耶穌之後,彼得也犯錯,但彼得一知錯,是痛哭(意謂真正的悔改),主耶穌替他代求,他就能再次堅強起來.

整個救恩在我們身上要完成,從開始到成功的過程中,"人的選擇"很重要,人要選擇神的一方或世界的一方,這種自由意志的選擇權,神只會提醒,不會硬加干預.善惡的選擇,一定是人自己做出決定的.正如耶穌想救猶大,用盡各種方式點醒他,但最後怎麼決定,怎麼選擇,一定是留給他自己.我們今天也是一樣的.

八,人的信-自由意志的選擇權

所以,聖經說,要保守我們自己的"心"(heart),心最主要就是"做選擇"用的.救恩的開始到完成,是靠"神的恩",但還要藉著"人的信".人的信,在一開始,就是人自己是否願意在神前自卑.在過程中,就是是否願意堅持去選擇符合道理的做法,即使這個做法看起來有可能傷害到目前物質上的利益.如果一個門徒一心為了遵行道理,以致於在某些地方願意放棄物質的好處,把實行真理,看得比物質世界的一切還重要,這就是耶穌說過的,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也是我們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經歷過的.耶穌是這樣說的:

(太 16:25) 凡要救自己生命(魂)的,必喪掉生命(魂);凡為我喪掉生命(魂)的,必得著生命(魂)。

魂,就是今世生命的知覺,理性,抉擇,喜好,好惡,名聲,事業,愛情,志向,願望.這些並不是不能經營與追求,而是說,當這一切若有與基督的道理相衝突的地方,在那個抉擇的十字路口掙扎取捨的時候,你怎麼選? 選基督-堅持合於道理的做法,這樣只好割捨了世上的好處,這就是為主耶穌喪掉魂;相反的,先選自己想要的,暫時放棄道理一下嘛,等以後功成名就了再來回饋與堅持嘛,這就是救(第一優先考量的意思)自己的魂.這種選擇,聖靈是不干預的,只會提醒與鼓勵,最後做抉擇的,一定是留給你自己,也就是你的"心".

九,信了耶穌是基督,之後呢?

(路 9:20) 耶穌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是神所立的基督。

耶穌很肯定彼得的這個"認識"-耶穌,就是神所設立的基督啊,而且這個認識是從神來的,這種從神來的認識,正是教會的基礎.但主耶穌繼續對這個"基督"做了說明,讓十二使徒真正明白,基督是什麼意思? 主耶穌解釋,他這個基督是這樣的王,我們要跟從的王,是這樣的基督:

1.(路 9:22) 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
2.(路 9:23)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3.(路 9:24) 凡要救自己生命(魂)的,必喪掉生命(魂);凡為我喪掉生命(魂)的,必救了生命(魂)。
4.(路 9:25)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喪了自己,賠上自己,有甚麼益處呢?
5.(路 9:26) 凡把我和我的道(就是今天的道理)當作可恥的,人子在自己的榮耀裡,並天父與聖天使的榮耀裡降臨的時候,也要把那人當作可恥的。

2016/02/18

聖潔,是一種力量

錢塘潮翻滾,遠岸的地卻在顫抖,撼動心底。
層層疊嶂,綿延無盡的中央山脈,人怎麼能如此微渺。

靈恩會禱告時,主耶穌帶著一排天使一字排開,站在會堂前面,身穿白袍,手握權杖。天使和他一樣全都發出輝煌金色的光芒。頃刻間,我明白了,甚麼是公義,聖潔,憐憫。不是一種道德而已,它是一種光。當你看見聖潔的光,它比戰鬥機尾端引擎的怒吼還震撼人心,比錢塘潮還低沉,比雲海更深遠。

聖潔,非常美,是一種力量。一種讓人立刻傾服,深沉柔美,又非常陽剛,充滿力道,黑暗的權勢都無法站立而必須退散的震懾力量。

聖哉,聖哉,聖哉。神召我們,就是要我們成為這種聖潔,這種充滿權能,榮耀的聖哉。

當我們經歷完苦難,完成了這種聖潔,神的國就「成了」!。一絲一點的黑暗,都不能在光中,都要退散到永遠的黑暗裡去,一點也無法存在光中。

2016/02/13

46-哥林多前書

(01-06為保羅聽聞,07-15為回答來信)

01.不應以人分派別.
02.   -信徒當初信的福音,不是人(保羅)的,而是神的.
03.   -信徒仍屬肉體.不明白所有人(包括保羅,亞波羅...)都在基督之下.
04.   -效法保羅與亞波羅(不超過聖經所記).

05.亂倫-趕出去.
06.訴訟-教會處理.淫亂-不可

07.男女-禁慾,夫妻,性事責任,離婚,寡婦,獨身

08.祭偶像食物.
09.   -節制自由
10.   -濫用自由

11.蒙頭,聖餐問題-秩序

12.屬靈恩賜.
13.   -以聖愛來運用屬靈恩賜.
14.   -運用恩賜時,以"造就人"為前提,以"秩序"為原則.

15.肉體復活真理.

16.捐助提醒,聽從工人,憑聖愛行事.


* * *

01 分黨
02    -屬靈
03    -屬肉
04    -效法

05 亂倫
06 訴訟,淫亂

07 男女

08 祭物
09    -節制自由
10    -妄用自由

11 蒙頭,聖餐

12 恩賜
13    -聖愛
14    -造就

15 復活

16 捐款,行程

2016/01/06

神的管教

神的管教

神的管教,是這樣的.

當兒女走錯了,生活不符合道理了,神會提醒,會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聚會時的講道,同靈的見證,如果還不回頭,神就會讓你一些事情不順利,失敗,出意外,損失等等,信徒碰到這些狀況,就要反省,自己是否違背道理了,是否在犯罪邊緣了,是否整個心戀慕世界了.如果還不回頭,神就會用更大的災禍來衝擊你,使你陷入痛苦,希望你反省後知錯,回頭尋求正路,最糟糕的情況是,信徒對這些管教都不去反省自己,一心往世界去,一意地去犯罪.那麼這樣的人,神最後會任憑他往他所選擇的道路去,原文是,神會把這種硬頸的兒女交付給敗壞的心思,他就會一路敗壞下去,終至滅亡.

是神使他滅亡的嗎? 不,是他自己選的,自己要的,神雖管教過他,但是他不回頭,不思想,不尋求神的道路.一心往慾望的道路直奔.以色列歷史上大部分的選民是這樣滅亡的.

而順服的兒女,警醒的兒女,常常禱告的兒女,一聽到聚會的講道,同靈的見證,就會敏感地自我反省,這樣的兒女,聖靈會幫助,神會施恩,他們一悔改,調正自己的生活,神立刻祝福,加添智慧和力量,那麼這種兒女就不會落入下一階段的嚴厲管教,這樣的兒女經歷神的管教,就勝過引誘,勝過世界,勝過罪惡,在他們身上就結出義的果子,也就是在神的聖潔上有分.

(來 12:10)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唯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

所以,這經文是在勉勵初代教會的信徒,要他們在猶太人的排擠與羅馬世界的淫亂風氣下,堅持信仰的正路,也就是聖潔而柔和的生活,他們遭受的逼迫,已經不是因為犯罪而被管教,他們已經進入到為義受苦,這是管教的最後階段,如果敖的過去而成功,他的信仰也就完成了,所以最後說,這樣的兒女最後就能在神的聖潔上有分.

所以這經文並不是說,只要神管教,兒女就一定聖潔.
而是說,神管教兒女,順命改過堅持道理的兒女最後會聖潔,但不悔改的兒女最後會滅亡.

(來 12:11)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作者自己都明明說了,"那精煉過的"才有平安的果子.
連回頭,悔改都沒有的話,神怎麼管教都不理,都不改正,怎麼可能自動聖潔,自動就有平安的果子.

從神來的愛

從神來的愛

以下的經文,是對聖徒說的,不是對未信之人說的.

一,(彼前 1:15)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

二,(來 12:14-17)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又要謹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會失去了神的救恩):

1.恐怕有毒根生出來擾亂你們,因此叫眾人沾染污穢.
2.恐怕有淫亂的.
3.有貪戀世俗-如以掃的,他因一點食物把自己長子的名分賣了。後來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棄絕,雖然號哭切求,卻得不著門路使他父親的心意回轉。這是你們知道的。

* * *

信耶穌要得救:從洗禮開始,經過追求聖潔,到完全成聖.這是一個靠聖靈的幫助,而必須要努力的過程.

受洗是入門,聖靈是幫助,聖潔是目標,道理是規矩,榜樣是耶穌.

從神來的愛,會感動人遵行道理,而不會驅使人違反道理.驅使人違反道理的力量,不是來自神,而是私慾.

能不能得救? 聖經明說了-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當你漸入佳境,越來越聖潔完全,這時,就會希望從神生的每一個也都能進入聖潔,因為這是好的無比的.這時,你就自然會去做一些事,幫助那些還沒進入聖潔的同靈,如同父母自然想去為兒女做一些努力幫助他們更好,這,就是愛,才是聖經中的愛,從神來的愛.

保羅在信主並傳揚福音約25年之後,談到神的愛,在基督裡的愛,他是這樣說的:

(提前 1:5)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

1.潔淨的心-純正的動機.
2.無愧的良心-自我檢驗是否符合道理而能安穩.
3.毫無虛偽的信仰-表裡一致的聖潔生活.

真正的愛,真理的愛,聖潔的愛,從神來的愛,會符合這三項的檢驗.如果不是,就不是從神來的愛,而是肉體情慾的愛,世界的愛.

行道是得救的關鍵

行道是得救的關鍵

相信耶穌(believe),只是一開始,後來還要照祂的話去行(have faith in Jesus)。當我們行出聖經上的話時,那些字句才會在我們裏面成為神的生命,就這樣一次次的鍛鍊,我們便漸漸地有了神的性情及形象,到最後新人完成了,將來才得以進入新天新地.

一、神顯現及未顯現的存在
二、耶穌是神在肉身的顯現
三、信耶穌得永生的救法
四、信而行道致得救之例
五、信而不從即不信之例
六、信道又行道方能得救

* * *

一、神顯現及未顯現的存在

神用六日創造了諸世界,第七日安息了.而神的創造,是藉著"道"(神的話).神自有永有,祂不需要說話.祂說話,是為了表達出祂的存在,是怎樣的一個存在.

神是肉眼看不見的,這就讓出於塵土的人難以認識.所以神藉著"道"來顯明他自己.把神本身一切看不見的美好豐盛,藉著"道"顯現(創造)出來.這顯現(創造)就是沒有罪之前的世界(前5日的創造),沒有罪的人(第6日的創造).無論是世界,是人,都是好的.都是神裡面一切美善的"顯現".既說"顯現",就有"未顯現".顯現出來的神的美善,稱之為道,未顯現出來神的自存,就是自有永有.所以自有永有的那一位,還未顯現,就是神,顯現出來,就是道.

所以一講到約翰福音一開始提到的"道",就要立刻想到與"顯現"有關.既是"顯現",就一定有那原來那還未顯現的存在,這原來還未顯現的存在,就是神自己.

(約1:1)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1.太初有"道"-使徒約翰為什麼要這樣開宗明義的介紹? 因為要講到世界的開始,世界的創造,所以他緊接著在(約1:3)說: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這個"他",就是一開始提到的,太初的"道".

2.道與神同在-並不是說有兩個主體,而是在講一位神的兩個面向-神的看不見的自存,與神主動的顯現(神自我的表達).

3.道就是神-這是前兩句的結論.意思就是-顯現出來的神,就是神本身.

二、耶穌是神在肉身的顯現

未顯現出來的神是神,顯現出來的神當然還是神.祂本不需要顯現,祂之所以顯現,是為了向世人顯明神內在美善的存在,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好讓人就了祂去.告訴我們,神所造的人原是怎樣的一個美善的人.這個顯現,就是耶穌.所以,耶穌就是神的顯現.也就是一節所講的"道".

口語化一些,未顯現的神,就是耶和華.耶和華向世人顯現表明出來,就是耶穌.
神是獨一的,就是一位.未顯現時是那一位,顯現出來,當然還是那一位.(提前3:16)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裡.

耶穌,就是神-在肉身顯現.

所以,顯現的神-耶穌,祂:
1.解釋摩西律法所講解的"話"(道,同一個字)-其實要求更高.
2.所交代的"話"-洗禮,洗腳禮,聖餐,安息日,聖靈的浸.要追求完全.
3.耶穌本身一生的"行為"-神顯現出來成為人的樣子-為我們所做的示範.
4.聖靈的"話"-聖靈就是神的靈,就是耶穌的靈.聖靈感動信徒的教導,責備,異夢,異象,甚至發聲明說.

這些,就是"道",就是神對人的顯明,教導,督責.使信徒相信,聽從,遵行這"道",以致得救,進入永生.

三、信耶穌得永生的救法

所以,真正的福音,聖經裡所講的福音是怎樣的呢?所謂-信耶穌,得永生的意思是:

相信耶穌是救主,因此照著祂的話(道)去行,到最後從心裡發出行出來合於"道"的心思行為,這就顯現出了神的生命,把那看不見的神的性情,在自己的身上顯現出來了.這就完成了有了神的形象的新人.最後換上靈的身體,進入新天新地.這就是神的救法,神的福音.

所以,相信是開始,行為是鍛鍊,改變是過程,生命是目的.這就是福音.絕不是只有開始的"相信"(believe)而已.

因信稱義的"信",是faith,不是believe.
義人必因信得生的"信",是faith,不是believe.

faith就是相信耶穌,遵守耶穌的話,心思行為改變,導致生命變化.believe只是福音的開始,只有開始,沒有後面的遵行,改變,就沒有生命的變化,自然就不會有永遠的生命,也就是不會得救.

神的道,就是耶穌所講的話,就是真教會在教導的道理.要能救人,關鍵在"遵守".

所謂信耶穌,不是believe Jesus,而是have faith in Jesus.

了解只是開始,信靠遵行主道才能得救
believe Jesus 是觀念上的接受-觀念上接受耶穌是神,是彌賽亞而已.這不能救人,這只是救恩的開始,若沒有後面的信靠,遵行,學耶穌走十字架的路,救恩是沒有辦法被完成的.

have faith in Jesus.是信從耶穌,從心裡接受他,相信他是彌賽亞,並且"跟從".是信而"從",信而不"從",就是不認耶穌,就是主耶穌所說的-"我不認識你們"的人.

也就是說,信耶穌,得有"行為".沒有合於耶穌所講的"道理"的行為,就是不信(have faithless in),雖然他相信(believe)耶穌是彌賽亞,因為沒有"信"(faith),還是不能得救.

(約8:31-32) 耶穌對信(believe)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這句經文的"常常",是停留,保持在...的意思,並不是"偶而","可有可無"的意思.

這裡耶穌講的很清楚,沒有"遵行"祂的道(話),就不是真門徒,耶穌認為的假門徒,口裡認耶穌為主,這能得救嗎? 耶穌不是已經警告過了嗎?祂說:"我不認識你們,你們這些做惡的,離開我去吧",他們就要在外面黑暗裡,哀哭切齒了.

因此,"遵行"才是得救的關鍵.遵行真理(就是耶穌所講的道),遵行耶穌藉祂的僕人在教會內所傳講的道(道理),就才能得自由,不再被罪引誘,最後討厭罪,恨惡罪,這樣就真自由了,就得以進入永生了.

使徒保羅在羅馬書講道時,曾直接明說,耶穌就是神自己.

(羅9:4-5) 他們是以色列人;那兒子的名分、榮耀、諸約、律法、禮儀、應許都是他們的。列祖(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就是他們的祖宗,按肉體說,基督也是從他們出來的,他(指基督)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

保羅為什麼突然講"他是在萬有之上,永遠可稱頌的神。阿們"? 因為他深知神的奧秘,講到肉體而出的耶穌,竟就是神自己啊.

四、信而行道致得救之例

再來看看希伯來書第十章,講了一大堆"信"而得救恩得生命的例子.先複習一下,把用字分辨清楚.

believe只是觀念上的相信,接受.不一定有後續的行動和行為.
faith是以觀念上的相信作為開始,並且因這種信念而產生了行動,行為.

開始看經文,

(來11:1-2) 信(faith)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古人在這信(faith)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來11:4) 亞伯因著信(faith),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著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faith),仍舊說話.

(來 11:5) 以諾因著信(faith),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

(來11:6) 人非有信(faith),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believe)有神,且信(believe)-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PS.尋求他,就是指因神的道所行出來義的行為.

(來11:7) 挪亞因著信(faith),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faith)而來的義.

(來11:8-10) 亞伯拉罕因著信(faith),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那裡去。 他因著信(faith),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

(來11:13-14)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faith,應譯為"信",不是"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

(太多了,都是faith...)

(來11:32-34) 我又何必再說呢?若要一一細說,基甸、巴拉、參孫、耶弗他、大衛、撒母耳,和眾先知的事,時候就不夠了。他們因著信(faith),制伏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

(來11:39-40) 這些人都是因信(faith)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 因為神給我們預備了更美的事,叫他們若不與我們同得,就不能完全。

他們蒙神接納,全部都是因著faith,不是因著believe而已.

因信稱義的"信",是faith,不是believe.
義人必因信得生的"信",是faith,不是believe.

五、信而不從即不信之例

再來看看聖經所講的"不信".這字的例子很多,這裡只舉代表性的幾個.一樣,先字辨.

不信(G543,G570),是指不相信(do not believe),也指著"不從",就是雖believe,但不從(do not obey).
不相信,信而不從,信而不遵守,都是聖經所講的"不信",結局是一樣的.

希伯來書裡的"不信",除了從原文字義上來了解,更可以從出現"不信"這敘述的前後文來再確認.

(來3:7-11) 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在那裡,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裡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這段是用一段文意來說明"不信"的意思.取材是歷史.歷史上的"不信",正是神的兒女,不是外邦人.

(來 3:12) 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G570)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

-這裡的"不信",就是"不從","不遵守","不去行為"的意思.弟兄們,就都是受洗的弟兄,怎麼會believe not耶穌呢,不是的,都是believe耶穌是主的,但行為不照道理,就是這節講的"不信".

(來3:13-15) 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裡就剛硬了。 …經上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

-硬著心,不是說believe not,而是obey not,不照道理去行,就是犯罪,犯罪就是"不信".

(來3:16-19) 那時,聽見他話惹他發怒的是誰呢?豈不是跟著摩西從埃及出來的眾人嗎?神四十年之久,又厭煩誰呢?豈不是那些犯罪、屍首倒在曠野的人嗎?又向誰起誓,不容他們進入他的安息呢;豈不是向那些不信從的人嗎?這樣看來,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G570)的緣故了。

六、信道又從行道方能得救

(羅11:20) 不錯!他們因為不信(G570),所以被折下來;你因為信(faith),所以立得住;你不可自高,反要懼怕.

-保羅這是講,猶太人被折下來,是因為"不信",不只是believe not Jesus,而且也是obey not,不真正遵守神的道,就是摩西律法,只是表面的虛應.而外邦信徒被神接納,不只是因為believe Jesus,更是因為信徒照耶穌的話去行,這就是信耶穌,就是faith.沒有行動的相信耶穌,就是"不信".

最後簡單講,信耶穌,就是信道.

要"信",更要"從".
要"相信",更要"順服",就是遵守,有行為.

雖然相信耶穌是救主,卻不遵守道理,這就是聖經中的"不信",繼續犯罪的,持續犯罪的,不改過的,沒有義的行為的,都是"不信",都不能承受永生.救恩在他們身上,雖有開始,無法完成,最終就是被火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