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0

小啟示錄讀經(太24-25)

小啟示錄讀經(太24-25)

(太24-25)是耶穌一段完整的談話,所以要將它視作一個整體去理解。聖經原本沒有章節,後來為了討論神學的方便,才加上的。沒有章節之前,讀經的人會根據內容去注意哪一個段落是同一個場景,談的是同一主題,比較不會被章節想當然爾的切開了。同樣,(太24-25)是耶穌一段連續的談話,重點反而是(太25)。因為(太24)只是講過程,結論在(太25)。這段的一開始,耶穌講話的對象就是使徒,也就是教會。所以到(太25)講到審判的標準,就是在講信徒所受審判的標準,並不是突然講到不信的外邦人。

這段談話主要講三點:

一,末期徵兆 (太24:1-31):耶穌描述「徵兆」與時候。
二,最後警語 (太24:32-51):耶穌要我們對「徵兆」的唯一態度-任何時刻,警醒預備。
三,末日審判 (太25全章):再臨之後審判教會的三大原則。

*

一,末期徵兆 (太24:1-31)

這段耶穌描述了三件事的徵兆-1.末期 2.拆毀 3.再臨  按照耶穌對三者所分別描述會出現的徵兆,小結是:

1.末期的範圍 (太24:4-30):

就是教會從出生到完成的範圍,也就是早雨聖靈降下就開始,一直到晚雨教會的完成。從西元29五旬節聖靈降下開始,一直到晚雨真耶穌教會成功的信徒被提召聚在天空為止。被召聚的那日,就是末期的終點,也就是末日,也就是耶穌再臨的那日。

簡單講,所有的教會信徒,從使徒時代到現在,以至耶穌再臨,通通在末期中,沒有一個在外面。每個時期的信徒都會經歷當時的「產難」,都必經歷世界的逼迫,也是神允許的考驗。在屬靈的層面,每一個信徒都面臨過從小到大的疼痛,只是自己不知道早已在其中受考驗罷了。沒有一個聖徒想要成聖完全而可以避免末期的產痛。這場爭戰無人能免。

2.拆毀 (太24:15-19):

指耶路撒冷第二聖殿的被毀。(太24)中的聖殿被拆毀實現於公元70年,正好落在(太24)末期敘述的中段。描述拆毀的小段經文(太24:15-19),其之前對於末期徵兆的敘述,其實都在新約聖經裡看見了,如假先知,假弟兄,互相出賣,應訊時傳福音。其中假先知這點更是在(林後)、(提後)、(彼後)、(猶)、(約一)等等書卷早已應驗。也就證明,末期涵蓋了使徒教會。

聖殿被拆毀之後,經文繼續「末期」徵兆的描述,其實只是在前期的基礎上,繼續加增痛苦的強度而已。假先知則是再次出現。如果小弟的理解正確,使徒時代教會遇到的問題,也是其後教會必然遇到的問題,只是強度不同,這種強度,如果是屬靈面向的,那就很難從物質的角度去比較而被察覺了。當大家在猜想末期還早時,其實在屬靈層面,早已臨到每一個時程中的信徒,正如主耶穌所警示的,你們絕不能知道,那日子,那時辰。

3.再臨(太24:31):

當每一個時程中的信徒皆經歷過「末期」的驗證時,一代過去一代又來,人們照常吃喝,其實每個信徒勝負已定,世界的結局雖還未出現,但最終大審判所要依據的信仰事實記錄早已在每個信徒的生前確定下來,只是資料保存著,等待耶穌再臨之後執行大審判而已。

末期的最後段,有天象的大變化,這是總體神的教會與物質世界時程的參考座標。天象大異動,世界的終點快到了,也就是耶穌再臨的那日快到了。在這之後,地上的所有「支派」哀哭(亞12:10-13),這是指他們痛悔大哭,明白他們曾拒絕殺害的耶穌,原來就是那位「奉主名來的」。物質的以色列人到這時才會信耶穌,在這之前,他們遭到空前的民族滅絕事件,到這時剩下的少數,哀哭悔改,救主從錫安(就是真教會)而來,賜給他們一個洗淨罪污的活水泉源,受洗受聖靈,餘民全部得救。

再臨(24:31b):緊接著末日到了,歷代被選上的聖徒,死而復活,與尚活著被選上的聖徒,一起升天,在空中被天使的號角聲召集到主耶穌的面前。(彼後 3:10-12,和合) 主的日子要像賊來到一樣。那日,天必大有響聲廢去,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 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 切切仰望神的日子來到。


二,最後警語 (太24:32-51):耶穌要我們對所有「徵兆」的唯一態度-任何時刻,警醒預備

說到底,講了那麼多徵兆,卻又說,你們絕不知道。意思就是絕對看不出來,哪一天是末日。這樣看來,看徵兆根本沒辦法知道,自己還有多少時間。耶穌根本借題發揮,徵兆講完之後,他只有一個結論-你們要警醒!這和啟示錄意思一樣,重點在把握當下,及時悔改,而不是要我們去「算」日子。耶穌一直說,你們絕不知道。想想也是,若只是一直往預言去預測,忽略了神的救贖要「完成新人」的本質,因而怠忽在自己追求全上的及時努力。如果信仰沒有達到通過審判的標準,突然間離世了,那不就定案了。耶穌講這些,好像沒有要我們去「算」的意思,而只是一直重複-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誰沒有耳啊?顯然不是這種表面的警語。

耶穌為了強調他的重點,他在描述全部的「徵兆」之後,用了一大段話(太24:32-51)講了四個比方,從不同的角度來說明同一件事-警醒預備!這就是徵兆所傳達出的「時候」的真正意思。這四個比方是:

1.看無花果樹知時候不多 (太24:32-36)
2.挪亞時代洪水出乎預期 (太24:37-42)
3.家主本應防必來之賊 (太24:43-44)
4.偷懶的僕人失算大驚遭斬(太24:45-51)

仔細讀四個比方的文意,顯然不是要叫我們去「看」徵兆,「算」日子,「賭」時後,而是都同樣指向一件事,就是-要警醒,要預備。就像那個忠心的僕人,每天要起來顧三餐,一餐都不能缺,不該缺。

所以,整個(太24)的前段雖然充滿神秘色彩,但一點不是要我們看徵兆,算日期,猜時候。自己還有多少日子,是我們絕不能知道的。照著種定義,耶穌所說的那「時候」,不就是每個人的死期嗎?(傳 8:8)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這場爭戰,無人能免;所以,這四個比方,總結了全部的徵兆,結論只有一句話,那就是- 要警醒,要預備,在每個當下。耶穌一直重複說,你可以使用的時間,你絕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的「末日」,絕對超乎預期。

(太 24:44,和合) 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


三,末日審判 (太25全章)

(太25)一開始有一個「那時」的詞,這個詞也可以譯成「然後」、「屆時」。從前後文去觀察,它是緊接著(太24:30-31)耶穌再臨之後,也就是大審判要緊接著開始了。所以,(太25)是緊接著此大段落之前的-「徵兆」、「警語」而後的開始的「審判」。

最後對教會的審判,耶穌用三個比方說明三個原則。

1.童女的油夠不夠?             -處於時刻警醒預備?
2.按神給的才幹盡力了嗎? -盡己之力愛神了嗎?
3.看顧軟弱的弟兄了嗎?     -盡己之力愛人了嗎?

*

1.時刻警醒預備嗎?

童女備油,使燈常亮。在聖所中有一座金燈檯,在入夜之前,下午燔祭之後,負責的祭司要進入聖所加滿油使之燃亮。耶穌自喻是光,他在地上時,是白日。他升天之後,是暗夜。暗夜中需要有屬靈的智慧,才能看清真相,只有靠這金燈檯的燈發出光,七盞全亮,代表完全的智慧,就不會受迷惑,能渡過末期的欺騙與迷惑。

金燈檯,就是教會,也就是每一個信徒自己。油,就是聖靈。聖經要求我們要被聖靈充滿,其實就是金燈檯要常常裝滿油,隨時要準備好自己,維持在滿有聖靈的狀態。在耶穌第二次再來之前的漫漫暗夜,這更是現實所需,務必要緊的事。

在此,耶穌以更簡單的比方來說明這種情況。新郎,就是基督。童女,就是眾信徒。其中五個,實實在在,依照真理過生活,取捨抉擇,行事為人,無不倚靠聖靈,順服真理,使自己維持在滿有油(聖靈)的狀態,根本不用管耶穌甚麼時候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該禱告就禱告,該做事就做事,該悔改就誠實,該感恩就讚美,凡事誠誠實實,實實在在,這就是裝滿油,時時預備油(準備好自己),這樣恬淡平實的聖徒生活,就是那五個時時預備油的童女。

另五個則不然,該禱告不禱告,拖延藉口裝忘記,依照真理該取捨時三心二意,忙東忙西就是沒空反省自己,錯誤沾染也只是自我安慰不了了之,這樣就是空有燈檯,卻不好好經營它,任其污損任其缺油,燈光黯淡了也不知警覺,總想著有空再開始,明天再開始,突然間,神給他們的時間用完了,污損殘燈的狀態,就是他們最後的果子,審判的依據。明白道理卻不立刻照著去行,就是不預備油。推拖拉,總是想著以後,這就是在「算」,在「賭」耶穌不會那麼快就來。誰知,耶穌的確還沒來,自己的時間卻倏地終結了。大審判所要依據的是否有預備油的狀態,就在想不到的瞬間定案了,這不就等於是耶穌突然來了一樣嗎?因為結果是完全一樣的,還沒看到耶穌來又如何,結局已定。(太 25:13,和合)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

2.盡己之力愛神了嗎?

這個五千,二千,一千的比方,不是窄化地在講做聖工,而是在講每一個信徒在追求成聖完全的「自己的」十字架道路上,是否照著「自己本身」的條件去盡力追求。這比方是在講信徒對此信仰的態度與投入的努力。從律法的總綱來看這點,其實就是在看,你是否愛神?是否「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愛神?愛神很抽象,具體講就是,是否照著「自己的力量」去實踐真理、遵守耶穌的示範和教導。審判時的標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這個標準的關鍵是-是否「盡己之力」去追求信仰上的純全。所以,不用和別人比,要和自己的昨天比。日日新,又日新。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這樣去努力的人,就是耶穌所說的「忠心」,記住喔,不是在講聖工人員,而是在講每一個信徒。這是所有信徒必須面對之審判的標準,不是在講聖工人員。

3.盡己之力愛人了嗎?

這小段開頭有個字要先釐清,才能確認審判的對象還是信徒,並非不信的外邦人。

(太 25:32) 「萬民」(G1484)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

這裡的「萬民」,在很多地方是特別指非以色列民族的外邦人。但在此處,它是指信了耶穌的外邦信徒。也就是全體教會。首先,哥尼流事件之後,只要受耶穌的洗,不管你是不是猶太人,就是神國的子民了,哥尼流就是「萬民」中的一個。耶穌再臨之後的大審判,這時,物質世界已經結束,福音當然早已傳給「萬民」,很多「萬民」信了耶穌,神的教會裡有非常多的「萬民」。就像耶穌曾描述過的:(太 13:47-50) 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裡,聚攏各樣水族(萬民之意), 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裡,將不好的丟棄了。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 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

再來,我們簡單看幾處「萬民」的經文。

a.(太 21:43) 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G1484,就是「萬民」)
b.(太 24:14) 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G1484)作見證,然後末期纔來到。-指有些「萬民」會信耶穌。
c.(太 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d.(可 11:17) 我的殿必稱為「萬國」 (G1484,就是萬民)禱告的殿麼?

先這樣就夠了。上列說明,「萬民」是全世界來信耶穌的任何種族。結論是,(太25:32)的「萬民」是指真教會的信徒。也就是上例(太13)中提到的「各樣的水族」。

*

再來就是耶穌接下來用「羊」來接續「萬民」做講論。羊是潔淨可獻給神之物種,所以,耶穌用「羊」來打這個比方,就說明,從第一句的「萬民」到之後出現的「羊」,都是指教會裡的信徒。小結就是,這個「山羊與綿羊」比方所要說明的審判對象,是在講神的家,也就是教會的所有信徒。

在耶穌敘述中,綿羊是指會去關心那些軟弱,流失,丟失白衣,屬靈疾病,被魔鬼挾制之弟兄姊妹的信徒。耶穌的重點是那些迷失偏離得救道路之同靈的「屬靈情況」,只是用物質層面的幫助來比擬,當然並不是排除所有對同靈物質上的幫助。只是重點是-「屬靈層面」狀態的關懷與幫助。此處之所以需這樣這樣費事去強調「屬靈層面」,是避免讓人以為,只要對弟兄姊妹做到有如文字表面的吃、喝、穿、住、探病、探監的行為,就必定可以通過這項審判的標準。耶穌是好牧人,為羊捨命,帶他們去有草之地,這都是比擬,羊是信徒,草是靈糧,不是真的給信徒吃草。會去關懷信仰軟弱同靈的信徒。就是綿羊,他們將可通過這項標準,往天國裡去。

相反的,山羊是指不去關心那些軟弱,流失,丟失白衣,屬靈疾病,被魔鬼挾制之弟兄姊妹的信徒。也就是根本不理會弟兄姊妹屬靈生命死活的信徒。這樣的信徒,不管他本身好不好,他不憐憫人,也不伸手幫助弟兄,在律法中,就是不愛人,這樣的人以耶穌所示的標準,竟然是往永刑裡去。

(約 13:34,和合)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誡命同字),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約一 2:9,和合)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約一 2:10-11,和合)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信仰失敗)的緣由。 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那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