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導讀-01創世記

挪亞之前的人類全部毀滅了。新一代的人類從挪亞一家的8口人重新開始。挪亞出方舟之前,鴿子曾叼著橄欖葉來宣告新的世代要來到了。

鴿子預表聖靈,橄欖葉就是全新的-神的國度的一個宣告。這樣看來,方舟(教會)所帶來的新的世代將是多麼充滿希望啊。

當你繼續往下看,挪亞的後代-從方舟(教會)生出來的,有鴿子(聖靈)做印證的,有橄欖葉(神的植栽) 做記號的,很快,就又敗壞了。這個敗壞,在巴別塔事件中達到了高潮,他們認為自己只要建造巴別,就能通天,與神同等了。像不像第一代人類的始祖,以為只要吃了分別善惡知識樹上的果子,就能像神了。無論是伊甸的善惡知識樹的事件,還是巴別塔事件,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想「像神」,到達神那裏。也就是說,兩者都是知道神的人,相信神的人,只是用了自以為聰明的錯誤方法。不要忘記,建造巴別的這些人,全都是挪亞8人的後代,都知道方舟的事蹟,都是與神有約的後裔。

所以,能分別善惡的「知識」,能建造巴別的「能力」,都不足以是真正能到達神那裏的道路與方法。光靠這個能分辨善惡的知識,光靠建造通天巴別的能力,反而是「分散」的開始,即使「知識」和「能力」看起來很光明,很崇高,人要「像神」難道不崇高嗎?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這就要仔細去看神所肯定的「亞伯拉罕」和神所懲罰的「以色列民族」的差別。

在敗壞的歷史記載中,神將要找出一個微小的支系,這個支系就是亞伯拉罕,神將從他的身上來說明,甚麼是通向神正確的道路與方法。有沒有善惡的知識?有!有沒有遵循的行為?有!但更關鍵的是-「心」的問題、「人的裡面」的問題。亞伯拉罕只要「相信」就蒙神的祝福嗎?不,神從吾珥選召他開始,就一直慢慢增加對他的命令與應許,也同時不斷地在觀察他。這點在神對他的兒子以撒回溯談到他的父親亞伯拉罕時,說出來了。

(創 26:2-5,和合)耶和華向以撒顯現,說:...地上萬國必因你的後裔得福─ 都因亞伯拉罕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吩咐和我的命令、律例、法度。

經文顯示,神曾教導亞伯拉罕,賜給他神的指導,命令,和規矩。亞伯拉罕都敬畏地「遵守」了。這是神在聖經中親自替亞伯拉罕的「順從」做了見證,即使不見明確的經文記載神教導了亞伯拉罕什麼內容。但這個「順從神」的原則,從亞伯拉罕在許多事件中的表現可以間接看見,更在500年後,神頒布的摩西律法明確地被顯示出來。

那麼,亞伯拉罕的「遵守」和歷史上以色列民族的「遵守」有什麼不一樣呢?2000年後的人子耶穌,道出了真相。

(約 8:39-44,和合) 他們 (信了耶穌的猶太人) 說: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耶穌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從心裡順從真理)。 我將在神那裡所聽見的真理告訴了你們,現在你們卻想要殺我 (表面信耶穌,心裡卻恨耶穌所講的「必須持續順從道理」的真理),這不是亞伯拉罕所行的事。 你們是行你們父所行的事。(心裡卻是順從私慾,厭煩真理) ... 你們為甚麼不明白我的話呢 (無法從心裡接受並順服道理之意)?無非是因你們不能聽我的道 (這實在是人裡面那看不見的內心的問題)。 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看不見的內心其實是喜愛魔鬼的),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私慾,是人裡面的問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 (關鍵答案出現:看不見的「裡面」、「內在」不接受真理,無視真理,不真心愛慕真理,只圖外面有個敬虔的樣貌)。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

亞伯拉罕蒙神稱許他的「遵行」是內在的,內裡誠實的。以色列民族的「遵行」是表面的,法利賽式的,是被神所棄絕的。誠如耶穌所擔心並惇惇提醒的:(路 12:1-3,和合) 你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假冒為善。掩蓋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中所說的(心中的意念),將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審判時要面對);在內室附耳所說的,將要在房上被人宣揚。

什麼是「遵守」?什麼是「亞伯拉罕的屬靈子孫」?什麼是「信」?舊、新約中關於亞伯拉罕的記載,奧妙又隱藏地埋藏了這「得救的智慧」。這正是出於方舟(真教會)的後裔,所需要真確明白的啊。

對於「亞伯拉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創12]

創1-10章,是一個大段落。

創1-7章把人類從開始到第一次毀滅做了一個簡述,交代完畢。並且在創8-10簡述了全新一代的開始,神祝福挪亞一家,並與他們立約,展開了一個全新而充滿希望的新局。

創11是轉折,創10的新局面在創11就敗壞了。神又在其中尋尋覓覓,帶出了「亞伯拉罕」這個微小支系。

創12以後到一直到創50,開始詳細記載亞伯拉罕這個蒙神悅納的屬靈始祖到底是怎麼蒙神的悅納的。以及,他的後裔中,能承接亞伯拉罕蒙神悅納的行事模式到底是如何?從撒拉生的以撒才是,從夏甲生的以實瑪利並不是。而2000年後的使徒保羅明說了,夏甲生的,是指物質層面的以色列,也就是他自己所屬的,以色列民族。

那麼,誰是從以撒生的呢?那個後裔(單數)啊!從基督耶穌而生的,才真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啊!

那麼,同樣的模式要再跑一次,從耶穌基督水和靈生的,就是承受應許的了嗎?是,但「承受應許」的人,並不就等於「得到應許之實現」的人啊,就像得到了神的兒子的「名分」,並不等於最後實際成為產業的「繼承者」。亞伯拉罕成為萬人因「信」(faith)而蒙福的父,到底是怎樣算的呢?

亞伯拉罕的「信」(faith),從吾珥就開始接觸神,75歲順從神的聲音離開穩定富裕的哈蘭生活,99歲正式立約,130歲通過以撒事件的試驗才得完成。這就是真正能承受新天新地之人的「亞伯拉罕模式」。他75歲憑著對神的話的信賴離開舒適的哈蘭,99歲與神立約承受了「應許」,130歲才得到了神的「肯定確認」。那麼,75歲-130歲這段時間就是在培養「亞伯拉罕之信」的「過程」。這「信」是怎麼算的呢?從洗禮開始,靠聖靈更新,直到通過試驗,這才是「信」的正確意義。有創始,有過程,有成終。

(路 13:23-24,和合)有一個人問他說:主阿,得救的人少麼? 耶穌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我告訴你們,將來有許多人想要進去,卻是不能。

*

(創12-25)要熟讀,共14章而已。這14章表達出亞伯拉罕的「信」是一個「漸至完全」的過程。

在新約中,只要一看到引用亞伯拉罕的事蹟,立刻要去檢查所引用的,是在這14章中的哪個位置,並且去注意這個被引用的事件,之前和之後,發出了什麼事。

(創26)開始記信仰第二代以撒。信仰這前三代,是被神所肯定的,從他們的為人處事,可間接看出神的教導,神的性情。

*

[創13]

這章側寫一件事,在利益的衝突上,亞伯蘭不與人爭,寧可退讓。

神默默地在觀察他,評價他。他這時不到85歲,離開事業有成的哈蘭,還不到10年。

之前聽神的話,離開舒適安定的哈蘭,到了迦南地,反而遇到了飢荒。神在觀察他。

他的「信」還不夠完全,去了埃及,還撒了謊,但神容許他初信的不完全,還是保護他,賜福他。結果從埃及反而得到法老的「補償」,更加富裕地回到迦南地了。

亞伯拉罕這時還沒有被神認可,他還在被觀察,被教導,這時,他還叫亞伯蘭,還不是「多國的父」。

繼續往下看...中間有很多磨難及測試。

神真正肯定亞伯拉罕的「信」,一直要到他130歲的時候,最後的測試就是「獻以撒事件」,那時,他通過了。但若是85歲的現在,就不一定了。

亞伯拉罕的「信」,75歲開始,99歲明確立約,130歲才完成。

能救人的道,「信」的道理,是一個有開始,有磨練,有驗收的過程。

所以,是需要努力的。聖經對「信之父」亞伯拉罕過程的詳細記載,對神救人的「信」(faith)做了清楚好懂的故事性說明,並不是神學家咬文嚼字的高論-「唯獨信心」,這完全不是亞伯拉罕的型態。

[創14]

(創14)主要在描寫亞伯蘭這人對弟兄寬宏,不計前嫌。並且,公正不痾,不貪。

之前退讓羅得,自己吃虧。現在羅得有難,他照樣全力營救。這場營救的行動,亞伯蘭是極盡全力,除了家裡精壯全出,當時他寄居的縵利橡樹那裏的三兄弟家族,也願意參與這場危險的行動,足見亞伯蘭在當地的為人處事是受到人敬重的。

當時北方四王的聯盟勢力龐大,進入迦南地討伐南方五王聯盟,大勝而回,足見其兵強勢狀。羅得因住所多瑪遭池魚之殃,人財全被擄走,必是做奴隸的份了。亞伯蘭救姪心切,全力一搏,他知道自己的力量微小,所以他也邀請了他的鄰居家族協助,亞摩利人縵利的三兄弟願意接受亞伯蘭的請求,加入營救行動,從這點就可以從側面了解到,他的為人受人敬重。

之後營救行動成功,人財皆奪回。要知道當時的所多瑪城是極其富裕的,人口多不說,搶回來的財物是富甲一方啊。所多瑪王感激之餘,只求交還他的人口,裡面當然諸多是他的家族,而全城財富歸亞伯蘭。亞伯蘭一毛不取,原因很簡單,他的目的是營救弟兄,雖然多出了得大財富的機會,但這有可能會使得耶和華的名受到誤解,所以他目的清楚,並不心動。只要求奪回的財物中應該有部分歸給縵利三兄弟,作為他們的酬謝。至於他自己則是一毛不取。做人做事,都上道。

亞伯蘭得勝回來的路上經過耶路撒冷,當時該城的城主是撒冷王,是王兼祭司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出城替亞伯蘭獻感恩祭給神,並為亞伯蘭祝福。這也側面顯示,亞伯蘭行動前是必然求告過神的,大勝安全歸來,亞伯蘭當然必須獻祭感恩,這時至高神的祭司主動出現了,撒冷王來替他獻感恩祭。注意,這次獻祭所用的牛羊財產,並非行動搶回的財物,而是亞伯蘭原來就有財物的10分之1。經文「所得的」易誤解,應譯「他本所有的」10分之1。這點與約1000年後的大衛在亞勞拿禾場獻祭有一樣的作風。

所以簡單講,這場營救行動,亞伯蘭冒了極大的風險,出了力,還花了自己的錢,沒有得到一點財務上的回饋。他不在意,他的目標很簡單而清晰,就是「救羅得」,其他的衍生,只要有疑慮,一文不取。這作風神都看在眼裡。

[創15]

回顧一下,因為要探討(創15)裡的一句經文。

(創11) 巴別塔事件,新一世代人類敗壞。閃的後代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帶亞伯蘭夫婦及羅得出吾珥,並在哈蘭發跡。

(創12) 神要亞伯蘭離開舒適的哈蘭父家去迦南地,第一次-神應許他「要成為大國」,時年75歲。亞伯蘭至此,發現迦南地並無他立足之地,他仍築壇維持信仰,然而沒多久就發生飢荒,只好舉家下埃及。

(創13) 從埃及回來,家變,羅得夫婦鬧分家,亞伯蘭退讓。第二次-神應許他「迦南地要給他為產業」並「子孫多如塵沙」。(亞伯蘭無子嗣,本視姪兒羅得為己出。羅得離去,心中必悵然,偌大家業何用?)

(創14) 北方四王擄掠南方富裕之境,亞伯蘭營救羅得,受撒冷王祝福,並辭所多瑪全城財富。

(創15) 亞伯蘭營救行動得罪當時北方聯盟因而憂心遭報復,神安慰作他盾牌,並還要賞賜他(應是對他在創14的表現)。亞伯蘭意興闌珊說,我沒有子嗣,其實自己已經夠了。神應許他必有子嗣,多如眾星。摩西旁註:「亞伯蘭信耶和華,被算為義」。神再次向他確認(創13)的話-要將迦南地賜給他為產業,神主動為此向他第一次立約-單向約(神有實現義務,亞伯蘭沒有義務)。神要兌現的是,亞伯蘭有子嗣,400年後,亞伯蘭的第四代會回來得迦南地為產業。這單向約正是神回報亞伯蘭在(創14)表現的賞賜。

-「亞伯蘭信耶和華,被算為義」。因摩西旁註緊鄰神應許亞伯蘭將子嗣必多如繁星一語,故歷代神學家以亞伯蘭之「相信」係只對單一此話。但希伯來經文本無章節,若從(創12)整體讀至此,摩西旁註更可能是為「從出吾珥至此時對耶和華的話尚無兌現而仍然信從」的整體旁註,特別是十幾年來耶和華的應許一件都沒應驗啊,但亞伯蘭並沒有放棄這位神。

事實上,經文對亞伯蘭的「信」(faith),是從(創12)要繼續表達到(創25)才結束。新約引用(創)來說明亞伯拉罕的「信」也並不只引用(創15)的「相信」,更多引用了(創12)-(創25)亞伯拉罕的其他事蹟,特別是(創22)的「獻以撒試驗」。故歷代神學家或西方教會牧師把基督耶穌福音之「相信」,單單援引(創15)之「相信」而成為一種「心理上」或「觀念上」的接受,就能達成得救之要件的解讀,無論從「經文整體」的層面,或從新約諸多對「亞伯拉罕之信」的引用,都是無法相合的。

一個簡單的邏輯是:對耶穌基督的福音,當我「心裡相信,口裡承認」,但我卻不斷地在繼續犯罪,心不聖潔,這樣可以得救嗎?想想看,將來新天新地都是在地上「相信」了基督耶穌之後還一直在犯罪的人,只是他們持續「相信」一個觀念-耶穌是神,是救主。那麼,新天新地會是什麼光景?

簡單地用人的良心去判斷即可。其實舊新約中明確的經文記載,可以證實這種「只要相信」的得救觀,絕對是錯的。

亞伯拉罕的「信」(faith),就是基督耶穌福音的「信」(faith),這字就是啟示錄裡的「忠心的」,「信用的」(faithful)的意思,有明確的「守約」的意涵。舊約是約,新約也是約啊。舊約的原則是「遵守律法」得稱為義,新約的原則是「遵行真理」才是真門徒。觀念上的接受,就等於遵行了真理嗎?亞拿尼亞夫妻不也是承認耶穌是主的人嗎?他們只是欺哄聖靈就死在罪中了,死的時候不是仍然「相信」耶穌是主嗎?啟示錄2-3章明確地警告的對象,不是教會裡「相信」耶穌的信徒嗎?如果亞伯拉罕在(創15)還沒有完成他的「信」,那麼,怎麼能去告訴世人,當你「相信」耶穌是神,心裡「承認」祂是你的主人,你就已經得救了的這種道理呢?

(來 12:2,和合) 仰望為我們信心(faith,應譯「信」) 創始成終的耶穌。

-這句經文直接白話文自解,「信」是有「創始」,有「成終」的。創始者是耶穌,能幫助我們的信能成終的,也是耶穌。就如亞伯拉罕有75歲開始與神同行,這是信的開始,但也必需有130歲的通過試驗,他的信才臻至完全而完成。這才是能得救之「信」(faith)的正確意義。

「亞伯蘭信耶和華,被算為義」,這正是亞伯拉罕「信」的開始階段,這時,連立約都還沒發生呢!他還沒被改名字叫亞伯拉罕呢!亞伯拉罕才是萬人的「信」之父啊,亞伯蘭只是這個模式的開始啊。這個開始的階段,正像耶穌受施洗約翰的洗時所說的,他的受洗,是「諸般的義」(義的複數型)的一個開始而已,表示尚還有許多的「義」要去完成呢。而3年後在十字架堅持父的旨意到底,耶穌的義才得全部完成。以賽亞早已預言(賽28:16),耶穌正是「通過試驗」的那顆石頭啊。

亞伯拉罕如此,耶穌如此,我們呢?只要一「相信」(believe)就得救?這到底是哪裡來的道理啊?

[創16]

前章神向亞伯蘭保證必要將廣大的全迦南地賜給他的家族,並立下了單向約為保證,約中等於也保證了他有後代,因為神說400年後他的後代才會回來迦南地,那時,神的承諾就必實現。

這對亞伯蘭是大事,因為他一直沒有兒子,本來盤算將來老了就把家產給姪兒羅得,無奈羅得離開了。現在神明確承諾他會有自己生的兒子,夫人撒萊當然不可能不知道了。夫妻倆思量著這事到底會怎麼成呢?同房蒙神祝福就懷孕嗎?一定試過,但沒有,沒多久就累了,也灰心了。但神的話不可能不應驗啊!典型的「幫神圓場」的信仰出現了,撒萊自己自作聰明解釋神成就祂話的方式,可能是要透過自己的使女,亞伯蘭也沒拒絕,這顯示夫妻倆都相信,「納撒萊使女為妾」來生孩子,極可能是神要成就他話的方式,於是就做了。使女夏甲初懷孕時,兩老應該頗高興吧。但很快的,副作用就出現了,使女爬到主母頭上,只好繼續用人的方式收拾,主母撒萊苦待夏甲,夏甲也不省油,你們要的就是孩子,我一走了之,孩子也帶走了,氣死你們。人不安靜,急著看見神的話的果效,常常會犯這種錯誤,把自己的強烈意圖說成是神的旨意,這必有苦頭吃。這件不美之事,神出面收拾,勸夏甲回去,把孩子生下來,安慰她,並保證神會保護這孩子,使他成為一大族。

孩子生下時,取名以實瑪利,亞伯拉罕時年86歲,離開哈蘭父家11年後。這孩子就在亞伯蘭家中漸漸長大,接下來10多年,亞伯蘭和撒萊心中應該就是認定這孩子是繼承家業的兒子了。為了孩子,撒萊應該收斂不少,夏甲聽神的話回來,看著孩子受到好的照顧,也就必然稍微收斂,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兩個女人不可能相愛相護的,這種心結與糾纏在這個家中要持續17年,並不好過,亞伯蘭能說甚麼呢?這就是兩老自作聰明必須承受的苦果。神雖幫助,但凡種下的必要吃它的果子,這是在信仰的過程中務要有的基本觀念。神會讓人吃苦,自己種的,必然自己吃,連亞伯蘭,大衛都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