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3

(林前)三處誤導救恩觀的錯譯經文

(林前)三處誤導救恩觀的錯譯經文

一,錯譯經文

1.(林前3:15)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2.(林前 5:5) 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3.(林前 11:32) 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


二,先講結論

1.(林前 3:15原文直譯) 人的工程若被火燒,以致於毀壞了.那麼,他的得救,就要像他的工程那樣了.

2.(林前 5:5,原文直譯) 要將這樣的人交付給撒旦,使這屬肉的(指犯罪者)敗壞,以使屬靈的(指其他信徒) 在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指審判大日)可以得救.

3.(林前 11:32,原文直譯) (...領聖餐前) 讓自己被道理省察,若能切實這樣做-順從了主要我們自我省察且認罪悔改的教誨, 那麼, 將來最後審判時,就不至於和世人一同被定罪了.


三,簡單說明

1.(林前3:15 錯譯) 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

-希臘原文 https://bible.fhl.net/new/fhlwhparsing.php?graph=1&engs=1+Cor&chap=3&sec=15&mode=3&m=

-(林前 3:15原文直譯) 人的工程若被火燒,以致於毀壞了.那麼,他的得救,就要像他的工程那樣了.

-意思是,他的"得救"這件事,將與他的工程被燒毀那樣,一樣的結局了.

-這節經文主要是在談哥林多教會有些信徒,因為被希臘哲學吸引,而把希臘哲學觀念參混入聖經的教導,這導致信徒之間對某些聖經真理看法不一而起了爭論與對立.在當時,希臘哲學家是知識和智慧的象徵,對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來說,各種學說直接扭曲到對真理的認識,例如在書信後段提到的廟妓淫亂的合理化;追求靈魂生命提升而有訴諸禁慾或縱慾的兩極化做法;吃祭偶像之物無關緊要等等...,但在第三章,也就是這節經文所在的段落裡,保羅第一要處理的問題,並非希臘哲學在學理上對真理的扭曲,而是信徒間因希臘哲學那種象徵知識與智慧的虛浮榮耀,使得持不同哲學理念的信徒之間,產生了彼此較勁,一比高下的辯論與爭競,這導致了同靈間的紛爭,雖然都是信耶穌的,但竟然因哲學傾向的不同而產生了派系.他們也把教會的講道人以哲學家的角度去比較與分類,所以他們有自稱保羅派,彼得派,亞波羅派,甚至還有自許是基督派的.這是(林前)書信的第一個問題-分派,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正是屬世學問虛浮的榮耀.而一旦派系產生,互不對眼,那後續衍生的問題就必然如星火燎原,什麼小事都會被放大拿來做角力的擂台.聖徒應當和睦相處,虛心相待,互相建造將是永不可及的目標了.

所以,這個"分派系"的問題,真正的原因是信徒仰慕希臘哲學那種虛浮的榮耀而濫觴,因此,保羅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把他們從那種人世間知識智慧的虛榮感裡拉出來,保羅的講法是,一切的真智慧是在基督裡,這種屬靈的智慧,世界上任何一個哲學家都無法理解,因為他們不是屬靈人,屬靈的事只有靠聖靈才可能了解.這是在導引他們專心回到倚靠聖靈的途徑來了解福音的奧秘,如果大家都能專心倚靠聖靈,那麼,對真理的認識最終必然同歸於一,也就不會有這種屬世的分歧與紛爭了.

講到此,保羅警告他們,基督已經把根基建立好了,保羅就是那個工頭,把建造房子的方法指導他們.如果他們不依照純正的教導,專心倚靠聖靈去建造,那麼就如同用草,木,蘆葦在建造自己的房子,將來必然倒榻,那麼到那時,他們的得救,就會像他們倒塌的房子那樣了,意思就是不能得救了.因為這段一直在用建造房屋來比擬信徒靈修追求完全的過程,所以不能得救的結論,也就自然地用房子倒榻的意象來傳達了.所以,保羅的意思就是,房子倒榻=不能得救.這節經文的錯譯,顯然又是受到特定宗派錯誤救恩觀的影響而產生的.但只要從文意脈絡去看,就可以發現矛盾和突兀的地方,這時只要追進原文,就很容易發現,是一個先入為主錯誤的神學觀念,導致了對文法的錯誤解讀.


2.(林前 5:5,錯譯) 要把這樣的人交給撒但,敗壞他的肉體,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

-希臘原文 https://bible.fhl.net/new/fhlwhparsing.php?engs=1+Cor&chap=5&sec=5

-(林前 5:5,原文直譯) 要將這樣的人交付給撒旦,使這屬肉的(犯罪者)敗壞,以使屬靈的(指其他信徒) 在主耶穌基督的日子(指審判大日)可以得救.

-這節主要是針對亂倫問題的處理,整個(林前5)就是只談這一件事.其實文意脈絡非常清楚,開頭一句就是"趕出去",結尾一句還是"趕出去",中間的敘述很多是引用到律法書的觀念,保羅之所以這樣引用,是在說明,從以前到現在,從舊約到新約,這種事不是非常清楚嗎? 不需要講來講去,哲學來哲學去,神國裡這種惡事就是一句話-趕出去.

這句錯譯經文裡的"他的肉體",希臘原文只是"肉體"(flesh),名詞,單數,所有格.而"他的靈魂",原文只是"靈"(spirit),名詞,單數.flesh指那個犯亂倫罪的人,這沒問題,錯譯的關鍵是spirit,新教神學家似乎把這個spirit還是指向那個犯亂倫罪的人,然而,從保羅引用律法中麵團->除舊酵->守節7日只用無酵餅->新團 的概念來看,重點在完全的7日必須無酵,這完全的7日,指向屬靈的教會在地上的一個時期,必須"除酵"是這段引用的主要觀念.因此,原文裡"肉體"(flesh)單數,可以指那個犯亂倫的人,就是"酵";而後面的"靈"(spirit)單數,應該是指全體教會,也就是"麵團",除了酵的麵團,才是新團.因此,後面的spirit是指全體教會才符合保羅整個敘述的邏輯,也才符合前後文的文意脈絡,第一句就是"趕出去",最後一句還是"趕出去",這還不夠清楚嗎?

在希伯來傳統的觀念裡,人的靈魂與肉體是不可分的,義人最後能進入神所預備的樂園是靈魂與肉體皆往,靈魂與肉體皆得救,並沒有靈魂與肉體可分開評價的概念;而希臘哲學則認為,人的靈魂與肉體是不同本質的存在,人追求靈魂的提升,但肉體則不可能提升,所以只要追求靈魂的提升,肉體的本質本來就是低階的,是不可能提升的,這觀念進入基督救贖的信仰,就逐漸變成人的得救,只是靈魂得救即可,而肉體最後是必然敗壞的,這就產生只要形而上的觀念是高尚的,道德的,肉體的低階作為,如淫亂,暴飲,貪食,是自然而然且並不影響靈魂的得救的.這個參雜希臘哲學的錯誤信仰觀念在第一世紀就隱然存在,在許多的新約書信裡,不斷出現避免淫亂的囑咐,這並非針對外邦人的淫亂,而是針對流傳在教會間似是而非,參混著希臘哲學靈肉分離的教導,到了(提後),(彼後)兩書信,兩大使徒都將要殉道的前夕,保羅和彼得都嚴嚴地提到了教會裡引誘人犯罪的教導,假先知的欺騙.到了4-5世紀,靈肉分離的觀念儼然成為基督教裡的一宗顯學,顯然這影響到某些宗派神學家在翻譯經文時的理解.這樣的例子很多,本節的錯譯經文就是一例.

-有人以此經文質疑教會,既然還是要讓他靈魂得救,就沒有必要趕出去.因為趕出去他就不能得救了.保羅其實在這裡真正關心的是教會其他人的得救,他在此並沒有關注這個犯亂倫罪的人是否可以得救."趕出去!"是保羅這段明確的意思.那人"得不得救?"不是這段所關注的,對保羅來說,趕出去的目的並不是對犯罪者的"懲罰",而是對教會其餘聖徒的"保全".這個觀念耶穌也講過多次.犯罪懲罰的施行並不是教會的工作,而是神,但主耶穌給教會權柄赦罪與留罪,赦罪是為了讓犯罪者有機會悔改,而留罪是為了保護教會其他的信徒,具體作法通常就是"趕出去",也就是除名,開除會籍,逐出會堂,使這個被留罪者與其他人分開,也就是新約聖經中常說的-將他交給撒旦.結果幾乎99%拿這節經文出來做文章的人,關注的是這個犯罪的人是否得救,很少關注教會整體,也就是其餘的信徒.這種著眼點與傾向和保羅寫這段文的焦點與方向完全相反.


3.(林前 11:32,錯譯) 我們受審的時候,乃是被主懲治,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

-希臘原文 https://bible.fhl.net/new/fhlwhparsing.php?graph=1&engs=1+Cor&chap=11&sec=32&mode=3&m=

-(林前 11:32,NKJV)But when we are judged(G1512,省察自己,指認罪悔改), we are chastened(G3811,被管教,順從了管教之意-指順從了主要我們以道理自我省察,認罪悔改的教誨) by the Lord, that we may not be condemned(G2632,指最後審判的被定罪) with the world.

-(林前 11:32,原文直譯) 我們使自己被省察(G1512,指因被道理省察而自己認罪悔改),若能這樣接受主的管教(就是指前面的自我省察,順服真理後的自悔與改過), 那麼將來就不會和世人一同被定罪(G2632,這字指審判後的定罪)了.

-這節經文主要是在談領受聖餐,需要有的態度與認知.

保羅律法非常熟,所以這段他理所當然地,自然而然地引用-自古以來,與神會面,分享神聖祭物必須自潔的基本觀念.他的意思是領受聖餐前,要用道理省察自己,承認己罪,立志悔改,這樣做的話,就等於照著耶和華律法中所規定,在參加聖會前自潔,那麼這人就是在潔淨的狀態下去參加聖會並在最後分享祭壇上至聖的祭物,既是遵照律例自潔後而領受,那麼就不至於干犯聖物而褻瀆神了.也就是說,在每次擘餅領受主的聖餐前,要用道理省察自己,認罪悔改,這就是接受主耶穌在靈裡為我們的洗腳,這樣,主耶穌就會赦免我們的過犯,使我們得潔淨,這就是接受了主的道洗(用道理自我省察)與主的洗腳(主的饒恕),就是這節所說-接受了主的管教的意思.因為是接受了主的教誨而先自潔,再去領受聖餐,就可以因為經常有分於至聖之物而漸漸地成聖了,既能漸漸成聖而臻至完全,將來末日審判時,就不至於和罪惡污穢的世界一同被定罪了.

上面這段說明,交替對應著舊約與新約,影像與真體.但是保羅在行文時,把這些觀念與對應濃縮成了這一節經文作為整段的小結.因為過於濃縮,使得文意跳躍太快,而如果譯經的人對律法不熟,又加上特定宗派錯誤救恩觀的成見,就自然把這節過於濃縮的句法,翻譯成符合錯誤救恩觀的譯文了.

* * *

-這節所傳達的觀念其實非常重要,與今天真教會的信徒息息相關,更與最終得救息息相關,所以有必要繼續深入說明.

每一次領受聖餐前,需要自我省察,認罪悔改,其實就是主耶穌設立洗腳禮的真正目的.洗腳禮並不只是為新受洗禮的人設立的,新受洗禮的人,一生需要接受一次典禮性的洗腳,然而,每次領受聖餐前,每個聖徒在靈裡,都需要繼續接受主耶穌屬靈的洗腳,因為主耶穌的洗腳,代表-他願意饒恕我們,潔淨我們,這就是使徒約翰所記-主耶穌既愛世上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的意思".一個人接受大水洗禮,就是世界上屬耶穌的人,一個人願意常常以真理省察自己,認罪悔改,就可以常常接受到主耶穌的洗腳.那麼,他就是乾淨的了.特別是在領受聖餐的前夕,就更需要去遵行主耶穌設立洗腳禮教訓性的道理了.真的這樣誠實去行,不但不會干犯聖物,最終就可以與主有分,在天國與主坐席了.

-洗腳禮 與 聖餐禮 的關係

1.聖會前的潔淨

洗腳禮就是律法中潔淨例的真正實現,它就是屬靈神國裡的屬靈的潔淨例.所以那天晚上,舊約逾越節的晚餐告一段落,主耶穌在設立聖餐前,先站起來一一為12使徒洗腳,這是在饒恕他們,潔淨他們,以準備他們可以在潔淨的狀態下,可以去領受接下來主所設立新約的聖餐.

2.潔淨的要素-水 藉著 道(rhema,耶穌對律法的解明-真理)

a.主的一方-水,神的恩.耶穌將水置入盆中,伸手掬水,洗門徒的腳.
b.人的一方-道(rhema),人要相信洗腳,接受洗腳(管教)-指以道理(rhema)自我省察,認罪悔改,這就是自潔.
c.主的一方-將腳擦乾,你們都是乾淨的了.

洗腳的功效要發生作用,除了主的願意外,信徒也必須要相信啊,除了信洗腳是與主有分之外,更要照著保羅所解釋的,要用道理去省察自己,承認己罪,立志悔改啊.若能這樣,就是相信洗腳,接受洗腳,被主潔淨了.相反的,若不相信洗腳(像彼得一開始的拒絕),若不自我省察從罪惡中轉向(像猶大的執意惡念,自欺欺人),主的洗腳還是沒有用啊.

3.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

主耶穌在逾越節的晚餐進行到一段落,就曾向大家說有人要賣他了,他這樣做並非要揭穿猶大,而是在暗示猶大,他真是主,他早就都知道了,然後,主耶穌脫了外袍,洗了使徒約翰的腳,緊接著就來到猶大的腳前,伸出雙手洗猶大的腳,這表示主耶穌願意饒恕他,期待著他及時回頭,認罪悔改,直至12使徒全部洗完,又向大家表明有人要賣他了,主耶穌不放棄地再次暗示猶大快及時回頭,但猶大仍然假裝,仍然執我.耶穌主動願意幫猶大洗腳,這是表明主耶穌願意饒恕他,只等他承認,認錯,悔改,但是他一直硬撐,所以猶大雖然也接受了主耶穌的洗腳,但因為他裡面執意自我,不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惡念,承認己罪,立時悔改,那麼即使他接受過主耶穌的洗腳,他仍是不潔淨的.所以,主耶穌在洗了猶大的腳之後,最後仍表示,他是不乾淨的.猶大既是仍在不潔淨的狀態下去領受了聖餐,就是干犯聖物,褻瀆了耶和華了,也就是干犯了主的身體和主的血,褻瀆了真神為世人所預備的羔羊,這樣去吃聖餐,其效果就等於是吃喝自己的罪了.這就是他最後被主耶穌交付給撒旦的真正原因,並不是他犯錯,而是他犯錯後沒有真正的認罪悔改,主耶穌的洗腳(對他願意的饒恕)也沒有辦法潔淨他了.

4.神的恩,人的信(faith)

所以,一個信徒若假裝,自欺,硬心不悔改而去領受了聖餐,以為和大家做一樣的動作就沒有人可以知道他裡面隱藏的惡念與罪,結果反而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為,這樣他的罪仍在他身上,並沒有因為接受洗腳而蒙赦免與被潔淨,既然罪和污穢仍然在他身上,將來審判也就會因自己的罪而被定罪了,也就是這節保羅所說將來會和世界一同被定罪的意思,重點不是"犯了罪",而是"沒有認罪悔改"而使得自己無法被主耶穌赦免與潔淨了.這主要是因為,主耶穌的話(rhema,指道理,真理,靈的律法)沒有在他裡面,缺少了人的一方所需要的信(faith).

5.主耶穌將猶大交付給撒旦

事實上,那天晚上,猶大兩度吃了主的肉,第一次是和大家一起領受的,他已經吃喝了自己的罪了.而第二次,是主耶穌另外拿著一點聖餅去沾醬而親自交給他吃的,這個動作除了是暗暗地告訴使徒約翰誰是背道者之外,也說明了-主耶穌最後迫於無奈,還是會把聖徒交付給撒旦的,因為他沒有悔改.

6.結論-典禮性的洗腳之後,讓自己常常被道理察驗,誠實認罪,及時悔改更重要

洗禮很重要,洗腳禮很重要,但"認罪悔改"更重要.主耶穌在設立聖餐之前,特別安排了洗腳禮,之後說,你們都乾淨了,但不都是乾淨的.而那不乾淨的那一位,毀滅了.猶大受過洗禮,也接受過典禮性的洗腳,但是,還是毀滅了.而其餘11位,保存了.關鍵在於-人的裡面.

領受聖餐前,一定要用道理省察自己,認罪悔改,自潔準備,以至可以在潔淨的狀態下,在靈恩聖會中朝見神,領受聖餐,使自己可以漸漸成為聖潔無瑕疵的人.相反的,如果參加靈恩會聖會前不自潔,不準備,不自我省察,那麼就會如猶大一樣,即使接受過了洗禮,也接受過洗腳禮,但他還是不潔淨的,在這樣的狀況下隨便的態度去領受了聖餐,就會如同這節經文所談到之哥林多教會的某些信徒一樣,其效果就等於是吃喝了自己的罪了.


四,(林前3:15),(林前 5:5)的大致背景

(林前3:15)和(林前 5:5)兩處經文,保羅這樣寫給他們,目的都是以這兩節經文小結前文,警告他們容讓這樣參混希臘哲學的教導與犯罪的行為,都會失去救恩,也就是不能得救之意,用以表達他強烈指責哥林多教會的嚴重錯誤,若還是容讓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全教會都將會沉淪而不能得救了.

這些嚴重的指責,前一個狀況是因為教會裡的教導被希臘哲學參混,後一個狀況是因為亂倫罪惡在教會竟然被容忍,這正是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重要原因.這兩種情況-錯誤的教導與錯誤的行為,皆在哥林多教會裡存在有一段時間了,因而衍生出教會內的各種問題.保羅嚴厲的指正,但引起了哥林多教會內這些黨徒的反撲.

在(哥林多後書)中,保羅開始敘述他當初在哥林多教會建立的時候,如何的聖潔,自守,不用他們一分錢,多受勞苦等各方面來證明,他是這樣親身實踐真道以作為真理的示範,來駁斥哥林多教會裡的反撲勢力對保羅的誣衊-說他將要收集給耶路撒冷教會的奉獻款是別有居心,說他好像很有學問,寫信時口氣是那麼有權柄,結果一見面,不過是一個"言語粗俗,其貌不揚"粗俗之人.這是哥林多教會內受到希臘哲學影響的黨派,瞧不起保羅沒有希臘哲學家那種風采與外貌,對於他的指責不滿而做出的反抗,他們從保羅的動機和外貌上對他做出了誣衊與攻擊,企圖影響哥林多教會內的中立信徒,不要去支持保羅的指示,以免影響到這些黨派在教會內盤據已久的勢力.

(哥林多後書)裡,保羅表示感到安慰,並且在信中有溫暖的勸勉,這主要是因為前一封由提多帶去的信措辭太過嚴厲了,現在他們有些順服的意願了,保羅反而心軟而感到自責了,這就是父母心啊.保羅雖然對於提多帶來的好消息感到安慰,即他們轉向開始支持保羅的指示與教導,但他也同時擔心這個態勢不一定能持久,對於哥林多教會內原本靜默中立的信徒群,這些信徒雖並不一定認同教會內各種離道的行為與學說,但也不願意介入這些黨派的紛爭,因而教會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會議上,自然不願意表態使得自己捲入複雜緊張的情勢.即使保羅在寫了(哥林多前書),差派提摩太把(林前)這一書信送去宣讀之後,提摩太帶回的消息是-會眾的反應仍是姑息而冷漠的,提摩太回到以弗所向保羅報告整個教會的氛圍還是一樣,並沒有因為保羅(林前)一信的指正與鼓勵而有所改變.保羅心急,放下以弗所的工作,直接越過400公里的愛琴海,專程來到哥林多教會,保羅人到了,然而這種鄉愿的情況仍然存在,保羅和教會裡的群黨,兩邊都在試圖說服大部分中間立場的靜默信徒,支持自己的立場與作法.但保羅長期不在哥林多,犯罪者及各種黨派卻長時間都在,從第一次保羅聽聞哥林多教會有亂倫的事件而寫的一封較客氣的短信開始,這些犯罪者及各種被糾正的黨派就一直在教會內運作,企圖阻止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已有的平衡生態介入干預.

在保羅專程奔赴哥林多教會親自了解狀況,並重申立場後,回到以弗所,傷痛欲絕,在以弗所的眾弟兄都對哥林多教會的狀況搖頭驚訝,連從前曾在哥林多教會被肯定的亞波羅也不想在這種情況下回去,本來保羅是有意請他再去勸勉的.後來是性格果敢的提多自願承擔這個苦差事,他與另一位弟兄帶著保羅痛心疾首地寫下的"最嚴厲"的一封書信專程奔赴,提多對真理的嚴正重申與堅毅的態度,使得中間信徒轉向,由隱忍冷漠轉而表態對保羅的教導表示支持,整個教會的氣氛為之轉向,長期瀰漫在教會裡對保羅的誣衊與攻擊漸漸失去影響力,這就是提多帶回給保羅的好消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開始就表示,在經歷了這麼多的"患難"之後,終於聽到提多帶來的好消息,他感到多麼的"安慰"啊.這裡的"患難"主要就是指哥林多教會情況給他內心的磨難,而"安慰"就是指哥林多教會大部分沉默信徒開始表態支持保羅的指示.

所以(哥林多後書)的主要目的,就主要是針對這些自守,但沉默的大部分信徒.因為他們既然有些人鼓起勇氣支持真理,也必然要面對各種勢力可能的作為,保羅要堅固他們支持真理的態度,因而軟硬兼施,從當初使徒刻苦耐勞的堅忍,講到神蹟奇事的權柄,為的就是要鼓勵他們堅持維護真理,使教會走向聖潔健康的方向.

當保羅對他最在乎的主要對象-大部分仍然自守而中立靜默的信徒群,表達了安慰之意,並鼓勵他們在正確的真理上重新開始之後,保羅矛頭轉向那些帶頭犯罪,混淆真理的個人與黨派,在(林後13:1-4),保羅疾言厲色地說,

(林後 13:1,和合)這是我第三次要到你們那裡去。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要定準。

-這是說,保羅來時,會有公開的審查與裁決,完全按照摩西律法審判的程序,該有的證人也會一併備齊,保羅鐵了心做宣告,要嚴厲處理哥林多教會這些亂七八糟的惡事.

(林後 13:2,新漢語)對於那些曾犯罪的人(犯大罪還繼續混淆真理的人),以及其餘所有的人(支持犯罪者的黨派),正如我第二次來到的時候曾經預先說過,如今不在你們那裏,也要預先說:「我如果再來,必不寬容。」

-這話意思同前,保羅來時,必定要嚴厲處置,絕不模糊寬容罪惡,讓罪惡在神的家中被眷養著.

(林後 13:3,和合)你們既然尋求基督在我裡面說話的憑據,我必不寬容。

-這是指那些犯罪者和支持犯罪者的黨派,為了抗拒保羅在書信中對哥林多教會明快處理惡事的指示,因而在教會裡放話,散布質疑保羅是基督使徒的真實性.這些人甚至找了外援,也就是一些猶太信徒中的"割禮派",這些割禮派的猶太人很有威望,甚至是有耶路撒冷總會的推薦信.所以,哥林多教會的黨派曾以保羅並沒有耶路撒冷總會的推薦信而質疑他是否具有使徒的權威性.這目的就是要哥林多教會的中間信徒對保羅失去信任,但保羅的反駁是,哥林多教會裡大部分的老信徒,不就是我的推薦信嗎? 我當初用神蹟奇事與按手得聖靈把福音傳給你們,建立了哥林多教會,這不就是基督差遣我的明證嗎! 許多信徒本身,就是我的推薦信!

在對這些犯罪者和黨羽的嚴厲宣告之後,保羅繼續轉回來向那些他最在乎的中間信徒再次的表白,希望堅固他們堅持真理的決心,並對其中的觀望者施壓,要他們與罪惡的黨派切割.

(林後 13:5-6,和合)你們總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沒有(faith,你們要自我詳細檢測-自己是否在正確的信仰中),也要自己試驗(就是用道理去證明,自己是在真理中,或是並不是在真理中).豈不知你們若不是可棄絕的(你們真的需要好好的自我檢驗,除非你們真的是並不在真理中而不敢誠實的檢驗自己),就有耶穌基督在你們心裡麼?(要誠實面對自己,誠實地自我檢驗,因為耶穌基督在你們裡面-這是說你們無法欺騙基督). 我卻盼望你們曉得,我們不是可棄絕的人。(指不管他們怎麼聽信讒言,保羅要他們知道,我保羅在基督耶穌面前是絕對的誠實自我檢驗而經得起察驗的人)

-(林後13:5-6重譯)你們要自我詳細檢測,自己是否在正確的信仰中.也就是要用道理去證明,自己是否站在真理的一方,除非你們真的並不是在真理的一方而不敢誠實的檢驗自己,難道你們不知道,當你們在捫心自問的時候,基督在你們裡面看著嗎? 我們能夠騙的了基督嗎? 不論你們怎麼想,我希望你們明白,我保羅在基督耶穌面前是絕對的誠實而經得起檢驗的人.

(林後 13:7,和合)我們求神,叫你們一件惡事都不做;這不是要顯明我們是蒙悅納的,是要你們行事端正,任憑人看我們是被棄絕的罷!

-這是帶諷刺的挖苦語,因為這些中間信徒曾被那些黨派惡意中傷保羅的誣衊言論所迷惑.

(林後 13:8,和合)我們凡事不能敵擋真理,只能扶助真理。

-這就是保羅介入整個哥林多事件的核心.也正是正確的教會的核心-扶助真理,而不是敵擋真理.不是用一個"愛"的大帽子來容讓罪惡在教會裡滋生.

(林後 13:9,和合)即使我們軟弱,你們剛強,我們也歡喜;並且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

-保羅這裡還是有點抱怨挖苦的味道,保羅曾被誣衊為"軟弱"的人,一點也不像使徒.而這些中間信徒有很多竟然也相信了.挖苦之餘,他娓娓道出了內心深處的盼望-他說,其實就算我真的如你們所以為的是一個"軟弱"的人,也沒有關係啊,如果這樣就能使你們做完全人的話.這是說,保羅只想一件事,就是要他們做完全人,那麼,即使他受污衊受委屈也無所謂啊.

-保羅對哥林多教會問題,前前後後至少寫了四封書信,派過多次使者去傳達真理,規勸教會全體順服真理,反對罪惡,又被抹黑污衊,又被假使徒來炫耀血統與威望,以比對保羅的粗陋外在.保羅人親自到了現場,眾人還是搞不清楚狀況而姑息罪惡,不願意表態支持保羅的指示與教導,這對親手生出這個教會的保羅來說,就如同自己的兒女不聽指正,和吸毒的朋友苟且一窩,縱容那些吸毒者住在自己的家中盤據,這使保羅痛苦萬分,難以忍受.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有更多的人跟著去吸毒.話講到(林後)的結尾,保羅憂心如焚,心緒煎熬,對這些中間信徒來說,過於嚴責又怕像前一封信太過嚴厲,客氣地點到為止又怕他們不痛不癢,搖擺不定,所以最後只用一句話來表明內心深處的真正情感,那就是-我們所求的,就是你們作完全人.

(林後 13:10,和合)所以,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把這話寫給你們,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的待你們;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並不是為敗壞人。

-保羅這裡重申,他使徒裁決處理教會內罪惡之事的權柄,以及他必要處理的決心,免得中間信徒迫於壓力而動搖,或耳朵太軟又聽信讒言而退縮,保羅這樣也是對裡面還有一些隱藏的,搖擺不定的中間信徒施壓,要他們與罪惡劃清界線,免得被迷惑捲入罪惡,那麼將來在他嚴厲處置犯罪黨羽的時候,才不會因沾染污穢而同受刑罰了.總之,保羅最後是要堅固已經轉向的信徒,並且要那些還在猶疑不定的軟弱信徒作出抉擇,與罪惡劃清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