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福音書大要比較
四福音成書的順序是:1.路加福音(AD61)-> 2.馬可福音(AD65)-> 3.馬太福音(AD68)-> 4.約翰福音(AD90)
時間進入公元60年代,距離耶穌升天已經約30年了,福音隨著羅馬帝國大道向外快速擴展,遍及亞、歐、非。使徒建立教會,牧養培育教會,又馬不停蹄地向外開拓教會。然而,當使徒發現教會發生問題,不符合福音真理的規模時,就會以書信的方式回頭指導教會處理改正,這些書信也就在區域內的各教會流傳誦讀。除此之外,關於耶穌的來歷,在世時的行跡,講道,都是以口傳的方式進行教導。在教會內誦讀的聖經,用的也就是和猶太人會堂一樣的舊約聖經,那時還沒現在的新約聖經。教會早期的教導方式,如同猶太人智慧傳承的方式,以口傳為主,並沒有有著書的傳統。
一,路加福音 (公元61年)
路加福音此一書卷的濫觴,一開始極可能是為了要幫助被拘留的使徒保羅,於羅馬官方的訴訟中,證明其所傳耶穌這教門的來歷與正當性,而向審查官員提供的多種相關說明文件。路加福音書的對象,開宗明義就是提阿非羅大人(當時人民對羅馬官員的尊稱)。他極可能是首都羅馬處理此案的官員之一。這位官員後來也信了耶穌,這從使徒行傳對其稱呼的改變可以看出。路加當時將所有從各地教會蒐集或記錄下來的文件依時序整理,加以潤飾編訂而成為一完整書卷,向這位有影響力的羅馬官員說明關於耶穌這信仰的來龍去脈。保羅在腓立比書裡也提到,羅馬宮中的所有人和外圍相關人員都因他的訴訟而知道了耶穌這個信仰,他們沒有加以反對,因而也使得許多在羅馬的弟兄名正言順地勇敢宣揚起福音。後來這案件終結,保羅被無罪釋放了。之前,保羅在第三次旅行佈道回到耶路撒冷後即被公會逮捕(公元56年),引起騷亂,後因保羅有羅馬公民的身分,隨即被送往當時羅馬帝國於敘利亞地區最高官署的總督所在地(該撒利亞)重新審理,在此經多次審訊,因而被拘留了兩年,後又被押送前往帝國首都羅馬的最高法庭進行上訴,訴訟期間又是兩年。保羅宣道團隊的助手之一路加醫生,利用這些期間走訪教會,訪問老信徒,蒐集流傳於當時教會內有關耶穌之言論與事跡的教導。並彙整於上訴期上呈的相關文件,一一考察,按順序整理成文字,將耶穌這教門的來歷,從施洗約翰開始就清楚交代,將耶穌的父母,出生,成長,到耶穌受洗、受聖靈、受試探,開始公開傳講信息的內容,及其行為表現,一直到耶穌被冤獄,執行死刑,最後復活,顯現,升天。
路加福音的記載在於說明,耶穌這教門所傳講的信息內容及行止,皆正當且和平,完全沒有猶太人所毀謗之不法教義及政治活動。在路加福音書中,其記載耶穌講道的內容最為完整豐富,充分反映出初代教會前30年內的口傳教導。但因為是蒐集整理而得,較缺乏如馬可福音,馬太福音與約翰福音的臨場感與現場細節的描繪。
從真理的角度看,路加福音中的耶穌,就是平平凡凡的人,有著人肉體的一切限制,但靠著每天的禱告和堅持遵行律法,神就與他同在,聽他隨時的要求,於是神蹟奇事隨行,證實他所傳講的信息是從神來的。這樣的義人,最後即使冤獄被殺,最後審判時,神還是判定他為義,使他從死人中復活,並且升天。這是耶穌的一生,也正是信耶穌的人所將要經歷的一生。如果聖徒能學習與耶穌一樣,日日禱告,堅行真理,至死不渝,那麼,他也必將和耶穌一樣,通過最終審判而復活,升天。這個過程,就是耶穌所顯示出來的-通往父的道路。人人皆能照著耶穌的模式升天,到神那裏去。這就是路加所闡述的大好消息。
二,馬可福音 (公元65年)
公元64年,尼祿皇帝放火燒羅馬舊城區,嫁禍給基督徒,羅馬政府對基督徒的逼迫正式展開。這時期,使徒保羅和使徒彼得相繼被捕,也相繼殉道,許多教會的重要幹部及信徒也不例外。在這樣危急的關頭,原本教會真理由使徒和先知口傳教導的方式面臨中斷的危機,因此迫切需要將在教會行之有年的教導形諸文字,流傳下去。
於是先後有馬可福音與馬太福音的成書。在64年尼祿事件之前,當時羅馬的教會發展很好,已經成為使徒時代教會世界宣道及聯絡的重要據點,但也因此造成猶太人的忌妒,種下尼祿嫁禍教會拉攏猶太勢力的遠因。使徒彼得在羅馬巡牧時,已開始由他的助手馬可執筆,將他口述跟隨耶穌三年的親身經歷記錄下來。彼得本身是個無學識的漁夫,較為粗曠,因此馬可福音記事粗略,節奏跳躍,缺乏細節。但在一些地方,例如某些場景中的人名,卻能分毫不差記載的一清二楚,這主要是因為彼得本身正是在現場的當事人,有些情節他以現場第一人稱的記憶是極為深刻的。
對彼得來說,這福音最重要的是-耶穌就是猶太人一直在等候的基督,是神的後裔。這是他曾與耶穌親身的對話,而耶穌當時也慎重地以他的這個認知-「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作為教會的基礎。馬可福音(可以說是彼得福音)中最重要的信息是-(可 16:16)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被拯救);不信的,必被定罪。怎麼信呢?彼得在五旬節曾大聲宣告,必需受洗才能進入這個「基督的血洗去罪惡」的拯救程序裡面,其核心就是基督的名字-耶穌。故沒有奉「耶穌」這名受正確洗禮的,就不能進入這神所設立之基督的拯救了,也就更無法完成基督拯救人之進程,而最終得以進入基督的國度了。
三,馬太福音 (公元68年)
隨著教會第一代的使徒,長老及信徒的凋零,口傳教導必須形諸文字方能無誤地流傳下去。路加福音,馬可福音成書於羅馬,因應當時歐洲教會的主要信徒大宗為外邦人。
然而,對於猶太信徒及未信的猶太人來說,他們更需要一個能對應到舊約聖經,由舊約的預言來對照發生在耶穌身上的經歷,以此來證實,耶穌所言,所行,所經歷,的確應驗了從摩西以來歷代諸多先知的預言,從而可以相信,他們所一直等待經典中所預言要出現的那位民族拯救者,就是-拿撒勒人耶穌。
這個工作,後來由十二使徒之一的馬太來完成。馬太是道地的以色列人,本是一名稅吏,有良好的教育基礎。他在馬可福音的基礎上,將其中的更多情節,詳細對應到舊約聖經中預言的應驗,使得馬太福音在證明-「耶穌,就是基督」的這件事上,有更多猶太人經典的根據。這樣,才能據以向以色列人傳講這位,原本是要先傳給他們的基督-拿撒勒人耶穌。因此,馬太福音在結構和情節上,幾乎與馬可福音雷同,只是因為加上了許多引證舊約經文的說明,而使得篇幅較大。由於馬太也是親身跟從過耶穌三年的使徒,所以在某些場景中,馬太比彼得有更細膩的觀察,這些地方馬太就會忠實地以他自己的記憶來記載,補足了馬可福音較為粗略的地方。
馬太福音的中心信息是-耶穌,就是猶太人經典中預言要出現的民族拯救者-大衛後裔中的那一位。以色列人歷代在摩西律法的遵行上, 一直無法達到神所要求的標準這事上,靠著信從耶穌,所領受的浸禮與應許的聖靈,將可以達成。
四,約翰福音 (公元90年)
使徒約翰是十二使徒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他是年紀最大的彼得的好搭檔。逾越節最後晚餐的準備,耶穌就是叫大彼得帶著小約翰去張羅的。彼得粗枝大葉,約翰卻細膩入微。因此在跟從耶穌的三年中,雖然許多場合兩位同時都在第一現場,但所觀察到,所領悟到的卻有不同的深度,這正體現在兩位使徒的福音書中。馬可福音(彼得口述,馬可記錄)記事粗略,約翰福音細膩入微。但因為約翰福音是遠至公元90年才成書,當時的老約翰必然熟悉在教會已行之有年的前三卷福音書,所以約翰福音的記述,它只著重在某些情節,主要是補充前三卷福音書不夠周全的地方。因此,約翰福音可視為福音書的補充資料,裡面有約翰獨特深入的觀察與領悟。這或許是正是主耶穌留他在世上最長久的原因,讓他到晚年才能把60年來的領悟記載下來。
約翰所記載的耶穌,是從創世記的道開始敘述的。開宗明義就以沉穩敬畏的語調寫出 - 道,就是神自己,而這道,成了肉身,曾住在我們中間啊。老約翰的眼神望向遠方,想起60多年前的許多場景,內心充滿激動與敬畏,老練沉穩地逐字吐出-(約 1:14 原文直譯)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的有恩典和真理。我們曾盯著他身上發出的榮光仔細看過,正是那趨近於父,獨一無二者的榮光啊。老約翰一直很震驚地在表達,那個有血,有骨,有肉,本來只是他從經典中聽過(指預言中的基督),後來親自看見過(跟過拿撒勒人耶穌),再後來還親自去觸摸過(指耶穌復活後,約翰曾以手去觸摸耶穌,以確認是否真的還是原來的那個拿撒勒人耶穌),那一位,竟然就是創造宇宙萬有,權勢高過諸天,原本在天上的那一位啊!獨一萬有的真神,何其偉大,竟然就是眼前的這位,和我們吃喝拉撒在一起三年的這位!約翰福音告訴我們,甘願為我們的贖罪而被宰殺的耶穌,其實,就是那高過宇宙萬有的神自己啊。
在約翰的記述中,最後逾越節晚餐的記載最為詳盡,從13-17章,佔了全卷書的1/4,算是相當重的份量。洗腳禮也是約翰福音所獨有。而那晚,賣主的猶大離開之後,耶穌對十一個使徒說了很多很重要的話,其中特別強調聖靈將會來到他們這裡,這樣的情況,就會比只是肉身的他與他們仍在一起更好。還清楚記下了耶穌最後的禱告,詳細的程度是福音書中所獨有。這個大段落是老約翰在60多年後而仍能歷歷在目,恍如昨日的記述,清晰而細膩,是了解耶穌到底是誰?而聖靈到底又是誰?的極重要資料,都是耶穌自己的講論,約翰只是清清楚楚地在書卷中重現出來。
約翰福音所表達的核心,是一種生命的型態。
一切的開始是-神,
後來的過程是-人 (神的兒子,成為人的神),
最後要完成是-神 (神的兒子們,神那樣的人)。
(約 1:12-13,原文直譯) 凡接受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指受耶穌之名的正確浸禮的人),他就賜給他們權利,讓他們可以使自己去被做成 神的兒女。他們的被出生不是從血而出,不是從肉而出,也就是說,不是從人的屬性而出,而是從 神而出。